题名台面型InGaAs短波红外线列探测器技术研究
作者唐恒敬
答辩日期2008-12-23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龚海梅
关键词Ingaas 空间遥感 短波红外探测器 焦平面 钝化 欧姆接触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英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SiNx薄膜的退火效应,发现退火后SiNx薄膜的透射率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SiNx/InP界面之间的张应力明显减小。用MIS器件结构研究了SiNx薄膜对硫化后n型InP的钝化机理,发现退火后表面固定电荷密度和最小表面态密度分别为-1.96×1012 cm-2和7.41×1011 cm-2•eV-1。用MIS器件对(NH4)2Sx硫化后的InGaAs生长SiNx薄膜的钝化效果进行了评价,退火的引入有利于减小表面固定电荷密度,降低表面态密度。设计了p-InP低台面结构的光敏芯片,这种芯片没有量子效率异常现象,光敏芯片在峰值波长的量子效率约为80%。研制了高均匀性、无盲元的256×1台面InGaAs焦平面探测器,平均峰值探测率为1.20×1012 cmHz1/2/W,响应非均匀性为3.87%,并配合系统实现了扫描成像。在正照射器件的研制基础上,研制了背照射线列器件,256×1元背照射InGaAs焦平面组件的峰值探测率为4.5~6×1011 cmHz1/2W-1,响应非均匀性3.5%~5%,盲元率0.4%~2%;512×1元背照射InGaAs探测器组件的平均峰值探测率为6.13×1011cmHz1/2W-1,响应不均匀性为3.71%,盲元率为0.39%。研究了由部分材料所制备InGaAs探测器芯片I-V曲线中的负阻现象,分析了负阻现象出现的原因,认为是由界面缺陷引起的隧道效应造成的,并提出了一个能带模型解释了负阻现象。研究了优化的金属膜系Au/Zn/Pt/Au与p-InP的接触特性,利用该金属膜系,在450 °C、30 s热退火条件下实现了与p-InP的欧姆接触,比接触电阻为6.56×10-3 Ω•cm2。
学科主题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
公开日期2012-08-2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02.127.1.142/handle/181331/5020]  
专题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_上海技物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恒敬. 台面型InGaAs短波红外线列探测器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