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浏览/检索结果: 共23条,第1-10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田菁根瘤菌YIC4027可溶性趋化受体Tlp1的功能鉴定 期刊论文
微生物学报, 2023, 卷号: 63, 期号: 2, 页码: 775-785
作者:  黄炜娓;  王艺璇;  孙丽;  董小燕;  解志红
收藏  |  浏览/下载:0/0  |  提交时间:2023/08/16
基于Red重组系统的阴沟肠杆菌基因重组技术 期刊论文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卷号: 39, 页码: 134-140,151
作者:  张忠喜[1];  顾金杰[2];  林汉标[3];  廖鲜艳[4];  史吉平[5]
收藏  |  浏览/下载:4/0  |  提交时间:2019/04/22
两步PCR介导的Red重组技术快速敲除鼠疫耶尔森菌sRNA及染色体大片段 期刊论文
微生物学报, 2017, 卷号: 57, 期号: 7, 页码: 1126-1137
作者:  王仁霞;  刘荣娇;  李子微;  王瑞欢;  杨瑞馥
收藏  |  浏览/下载:4/0  |  提交时间:2019/12/27
运用CRISPR/Cas系统敲除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及其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期刊论文
微生物学通报, 2016, 卷号: 43, 期号: 8, 页码: 1864-1871
作者:  夏军;  郑明刚;  王玲;  孙承君;  郑立
收藏  |  浏览/下载:8/0  |  提交时间:2018/12/07
超声波介导质粒pUC19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转化方法及机制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16
作者:  孙尚琛
收藏  |  浏览/下载:11/0  |  提交时间:2020/11/05
基于二噻吩并咔唑与苯并噻二唑的 D-A 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学位论文
硕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作者:  荣梓清
收藏  |  浏览/下载:42/0  |  提交时间:2016/04/27
由于给体片段(D)和受体片段(A)间的电荷转移  D-A型共轭高分子通常具有较小的光学带隙  且分子偶极矩较大  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利于获得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因此  D-A型共轭聚合物是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  稠环分子由于具有刚性平面的构型  重组能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引入D-A型共轭聚合物体系中。因此  本文以二噻吩并[2  3-b:7  6-b]咔唑(C1)和二噻吩并[3  2-b:6  7-b]咔唑(C2)两个稠环单元作为给体片段  苯并噻二唑(BT)单元作为受体片段合成了一系列D-A型共轭聚合物  并且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  电化学性质  载流子传输和光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 (1)合成了基于二噻吩并咔唑和烷氧基取代的BT单元的两个聚合物P(BT-C1)和P(BT-C2)  它们均是无定形聚合物。 尽管P(BT-C1)和P(BT-C2)在分子结构上只有硫原子位置不同的差别  但两者在长波长和短波长范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相对吸收强度。 通过理论模拟可以发现  两个聚合物骨架构象完全不同  P(BT-C1)的骨架较为弯曲  而P(BT-C2)的骨架线性较好。因此  基于P(BT-C2)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迁移率较高  达到5.4×10-3 cm2V-1s-1  而P(BT-C1)的OTFT迁移率较低  为1.9×10-3 cm2V-1s-1。 P(BT-C2)的HOMO能级比P(BT-C1)深0.2 eV左右  因此  基于P(BT-C2)的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器件的开路电压(Voc)明显高于P(BT-C1)  而P(BT-C1)与PC71BM共混薄膜相分离更加明显  导致P(BT-C1)的OSC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较高  两个聚合物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相差不多  均在5%左右。 (2)以C2为给体单元  BT和二氟代BT为受体单元  合成了两个共轭聚合物P(C6BT-C2)和P(C6BT2F-C2)。与P(BT-C2)相比  P(C6BT-C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HOMO能级升高  光谱红移。在BT单元上引入F原子后  聚合物的HOMO能级由P(C6BT-C2)的-5.00 eV降低到P(C6BT2F-C2)的-5.20 eV  同时帯隙变窄。 理论模拟发现两者的分子平面性比P(BT-C2)有很大改善  但分子骨架构象较为弯曲。基于P(C6BT-C2)与P(C6BT2F-C2)的OTFT器件在150 oC退火后载流子迁移率分别为4.8×10-3 和4.9×10-3 cm2V-1s-1 。由于与PC71BM共混薄膜的相分离不明显  基于P(C6BT-C2)与P(C6BT2F-C2)的OSC器件的Jsc和FF较低  PCE均小于2%。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sopB基因 期刊论文
2014, 期号: 9, 页码: 171-177
作者:  李晔;  张西轩;  郭梦征;  王素英;  张坤生
收藏  |  浏览/下载:2/0  |  提交时间:2020/01/13
Red/ET同源重组系统介导的质粒载体快速构建 期刊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3, 卷号: 53, 页码: 12-17
作者:  苏春;  余佳;  邱荣国;  唐莉
收藏  |  浏览/下载:5/0  |  提交时间:2019/12/11
赤点石斑鱼重组激活基因1与相关免疫因子的克隆分析及其发育早期免疫机制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12, 2012
毛明光
收藏  |  浏览/下载:5/0  |  提交时间:2016/02/14
基于Red重组系统构建含Flag标签标记UL23基因的重组人巨细胞病毒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HCMV with Flag Tagged UL23 Gene via Red-mediated Recombination System 期刊论文
2012, 期号: 2, 页码: 97
作者:  胡嘉淼[1];  肖静[1];  刘明亮[1];  曾宝娟[1];  李婧惠[1]
收藏  |  浏览/下载:4/0  |  提交时间:2019/12/10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