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Rare Earth Luminescence Materials
作者李艳红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纳米 稀土发光 上转换发光 局域对称性环境 激发和发射光谱
其他题名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Rare Earth Luminescence Materials
学位专业无机化学
中文摘要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由于表面界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而具有特殊的发光特性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论文我们从合成纳米粒子入手,以稀土离子为探针,探讨纳米化后稀土材料发光性能,得到了一些新的、有意义的结果。1.用燃烧法合成了G由03:E矿+纳米晶,xRD和TEM结果显示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一23nm。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于Eu3+离子发射峰随粒子尺寸减少而呈现拓宽,而基质吸收相对于电荷迁移带的强度相对增强。这与E记+的不同局域环境有关。Eu3+离子的碎灭浓度为8%。荧光寿命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和E矿+离子浓度的增加而缩短。通过分析发光强度与Eu3+浓度的关系,认为产生发光碎灭为交换相互作用,并对燃烧法和501一gel方法合成的样品的结构与光谱进行对比。2,采用沉淀法在60℃合成了Yvo4:叮+纳米晶,xRD和TEM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一18nm,通过比较样品的光谱,发现V一O的吸收带的变化,发射光谱宽化的现象,均来自于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E记+离子的碎灭浓度为12%。荧光寿命随粒径减小和E矿+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与501一gel法合成的Yvo4:Eu3+样品和纳米Gdvo4:E矿的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3.采用沉淀法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纳米GdP氏:E矿+样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粒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与pH和EDTA的加入有关。较低的pH有利于形成分散性好,粒径小的纳米粒子。EDTA的加入易于形成棒状的纳米粒子。E矿+离子的碎灭浓度为8%。纳米YP氏:Eu3+样品xRD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200)晶面生长。酸性条件或低温下合成的样品中Eu3+具有较低格位对称性。4.燃烧法,均相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合成纳米G由03:E尸+,孔3+的上转换发光体,XRD和SEM结果表明:所有纳米粒子均为球形,而燃烧法合成的样品粒径较小。上转换发光光谱表明:由于不同数量ED护认的加入,使样品的红光和绿光的发射强度发生的明显变化,其原因同样与掺杂离子的局域环境是不同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1-17 ; 2011-04-28
页码12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4567]  
专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艳红. 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Rare Earth Luminescence Materials[D].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