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中文期刊论文  > 期刊论文
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
易玲 ; 张增祥 ; 汪潇 ; 刘斌 ; 左丽君 ; 赵晓丽 ; 王洁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2013
期号6页码:1-12+293
关键词土地利用 遥感 数学模型 未利用土地 时空演变 耕地后备资源
中文摘要为了增强对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利用和管理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生态保育水平,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文中采用LandsatTM、CBERS、HJ1、北京一号等遥感影像数据(包括1980s末、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共6期)分析未利用土地的时空演变,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布密度模型、未利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模型、重心模型和转移矩阵等数学方法分析未利用土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基于这些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揭示出中国未利用土地近30a来的演变特征:1)中国未利用土地总量持续减少,共净减少了11545.14km2,且在除了1995-2000年的其余4个监测时段均为净减少,但减少量趋缓。2)中国未利用土地的动态度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2005-2008年达到峰值0.06%后逐渐减小。3)中国未利用土地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净减少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省,共净减少了4469.08km2,其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净减少了3725.93km2;净增加最多的是内蒙古地区,共净增加了2942.44km2。同时未利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也呈差异性分布,黑龙江省和山东省总体处于高度减少区,甘肃、宁夏和吉林省总体处于中度减少区,内蒙古地区总体处于中度增加区。4)未利用土地与耕地、草地、水域间的相互转化较为剧烈。未利用土地减少去向主要以草地生态恢复、耕地开垦、水域面积扩展等占用为主,同时伴随着因草地退化、耕地撂荒退化和水域干枯水面缩减后成为未利用土地的状况。5)作为中国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的重心已经由东北的黑龙江省向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区转移。近30a来中国的未利用土地格局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有的变化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有的变化确加剧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对于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因地制宜,实行先评价再利用和保护的策略。
收录类别CNKI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5-01-0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ceode.ac.cn/handle/183411/33781]  
专题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_中文期刊论文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易玲,张增祥,汪潇,等. 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3(6):1-12+293.
APA 易玲.,张增祥.,汪潇.,刘斌.,左丽君.,...&王洁.(2013).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农业工程学报(6),1-12+293.
MLA 易玲,et al."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农业工程学报 .6(2013):1-12+29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