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电子学研究所  > 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微结构气敏传感器与电子鼻研究
作者李建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导师朱敏慧
关键词微结构气敏传感器 SnO_2薄膜 电阻-温度特性 气敏响应特性 电子鼻 模式识别
学位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中文摘要微结构气敏传感器与电子鼻是近年来国际上传感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结构气敏传感器是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加工和薄膜技术将加热测温电阻、测量电极和敏感薄膜集成一体的新一代气敏元件,具有低功耗、易集成、易阵列化、易智能化等优点。本文将有限元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器件结构设计,并解决了多项关键工艺问题,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工作温度为300 ℃时功耗小于75 mW的膜片型微结构气敏传感器。本文根据膜片型微结构气敏传感器工作温度可以在室温和450 ℃之间快速调制的优良热学性能,首次提出用微结构单元测量SnO_2敏感薄膜在温度调制方式下的电阻-温度图。从电阻-温度图可以区分对薄膜电阻起关键作用的热激活和表面化学效应,这对于分析薄膜的气敏响应机理极为重要。本文比较了三种SnO_2薄膜制备方法,即(1)RGTO(液延生长热氧化)、(2)室温直流溅射Sn然后热氧化以及(3)Ar:O_2(8:2)混合气氛下室温射频溅射SnO_2然后退火。结果表明,方法(3)不仅与微结构单元工艺兼容而且用它制备的SnO_2薄膜气敏特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微结构气敏传感器敏感薄膜制备方法。本文还详细研究了SnO_2和SnO_2基复合膜的电学与气敏响应特性,发现用RGTO方法制备的SnO_2薄膜掺Pt后对CO有很好的响应特性和长期稳定性;SnO_2-Ag_2O薄膜对H_2S气体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其性能优于SnO_2-Ag和SnO_2-CuO薄膜。由气敏传感器阵列与模式识别系统构成的智能化气体(味)识别仪器,因在一定程度上与哺乳动物的嗅觉器官相仿而称之为电子鼻。本文在研制新型气敏传感器的同时,也研究了电子鼻中SnO_2气敏传感器阵列的数据采集、进样控制、响应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方法以及主分量分析(PCA)、B-P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研制的电子鼻系统在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对白酒、有机溶剂及汽油标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向小型化和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7-19
页码7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59.226.65.12/handle/80137/8947]  
专题电子学研究所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建平. 微结构气敏传感器与电子鼻研究[D].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