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文环境的影响
作者杨磊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利顶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壤 理化性质 土壤水分
其他题名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China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的大规模植被恢复有效发挥了控制水流失、改善壤质 量、提高作物产和生多样性等项态系统服务功能。然而,这种以人工植被为主导的大面积恢复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土壤水时空动态,造成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是消耗有限土壤水资源为代价的。除了降水外,土壤水分成为半干旱黄丘陵沟壑区维持植被生长的重要有效水源,而有效土壤水分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植被生长及恢复可持续性。
      为系统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文环境 的影响 ,探寻可持续性人工植被恢复方式, 选取了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甘肃省定市龙滩流域 为典型研究区,根据植被、 地形和管理措施等布设了 87 个样点 ,开展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动态的长期 定点监测。采用经典统计、典范对应分析、分类与回归树模型等多种量化方法分析了典型植被(农地、 撂荒草地、天然草地、苜蓿、柠条山杏油松侧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监测数据,探讨 了土壤 理化性质、浅层 (0~2 m )、深层 (2~8 m )土壤水分对大规模 人工植被恢复的响应 。取得以下主要 结论 :
      1. 相比农地和天然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 并没有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但却 有效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 全碳 、全氮 和速效氮的含量 。不同植被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并无显著差异;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含量的提高主要集中在 0~20cm 土层,对20~40 cm并无显著影响,土壤碳、氮含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发现,不同 人工植被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作用没有显著 差异 。
      2. 人工植被恢复造成了 0~8.0 m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有效土壤水分不足 且难以补充 ,其主要原因是种植密度过大。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作用有限,主要发生在 0~0.4 m层次;在0.4 ~1.0 m深度,降雨对农地、撂荒草和苜蓿土壤水分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1.0~2.0 m层次,降雨对所有指标土壤水分均没有影响。人工植被对 0.4 m以下土层造成的水分过耗具有持久性和难恢复性。同时研究发现,不同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仅在0.4 ~2.0 m存在显著差异,由此 表明人工植被恢复中不同的物种选择所造成的深层土壤水文效应基本一致。通过 构建指数CSWDI(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和 P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定量评估了主要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程度及其剖面特征 。
      3. 基于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发现植被是影响 0~2.0m深度土壤水分时空变 异的主要因素,能解释42.9% ~61.5% 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33.9 %~45.6 %的土壤水分时间动态。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影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而有所差异,表层 0~1.0 m 深度土壤 水分受(容重、有机质)和地形(坡度、 坡向、向相对海拔)等因子影响相对较大 ,而 1.0~2.0m深度土壤水分的 时空变异 则主要由植被类型不同所造成。
      4.结合土壤水分和植被调查,发现植被生长状况是影响该地区深层 (2~8 m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地上植被生长越好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越低 。坡位和坡向仅能影响浅层(0~2.0 m)土壤水分,对深层土壤水分则无显著影响 ;坡度能影响到深层土壤水分,坡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低 。人工植被的生长弱化了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导致地形驱动下的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不同于浅层土壤,使得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及其空间变异主要受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
      5. 有效的管理措施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锄地、覆膜等耕作管理措施等能 分别改善浅层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物理蒸发,可有效提高 0~8 m 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 水土保持集水措施 有效拦截降水 、增加入渗,对深层土壤水分亦有显著影响。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植被恢复中,合理控制密度是该地区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及 植被恢复 的关键;尤其对于耗水量较大的人工植被,需辅以科学的水土保持集措施和耕作管理来维持植被恢复的可续性。
公开日期2014-05-0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721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磊.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文环境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