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高寒高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西藏山南地区为例
作者周伟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授予地点成都
导师钟祥浩
关键词高寒高原 生态承载力 西藏山南 稳定发展 波动 弹性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西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寒地域单元,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整体不稳定性和生态环境对外力干预的敏感性,研究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受严酷的环境条件限制,生态承载力潜能值的发挥极不稳定,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和波动性,使得潜能面临着衰退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脆弱性与人口高速增长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使生态承载力潜能下降。因此,研究西藏高原生态承载力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必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选择了西藏山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资源(环境)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理为依据,采用SWOT方法分析当地知识及利用资金与物流的示踪,获取人类负荷与生态承载间的扼要关系;对生态承载力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基于稳定发展与波动态势”的承载力模型,对该区域的人类负荷-生态承载过程、生态承载力弹性值区间及生态承载力极值状态下的情景(资源利用方式、人口发展规模及产业结构与产业技术水平)展开全面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获取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内的发展对策,旨在为高寒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主要结论和基本认识包括以下部分:(1) 论文设置的生态承载力模型具备对过去生态承载力演变有较高精度模拟的能力,模拟的轻度、中度及重度波动状态下的高速(或超高速)发展情景能涵盖该区未来生态承载力发展的可能趋势。(2)人类负荷与生态承载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寒旱的自然环境、市场经济缺失、地广人稀的分散效应、区位优势无法转化成区位经济优势及落后的当地知识体系中,生活与生产水平低、环境恶化、人水与人土矛盾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低。(3)在过去的40年间,在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过程中资源承载力在持续上升,但增长幅度波动较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风险,综合风险值上升,该区生态承载力呈整体退化状态。(4)当风险损失超过容忍度时,综合生态风险值上升,生态承载力处于低水平,体现在农牧业产量增长较快、工业发展迟缓、旅游业总收入小幅度上升、人均纯收入增长较慢及各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当风险损失远小于容忍度时,综合生态风险值下降,生态承载力处于高水平,体现在农牧业产量略有降低、产值增长较快,食品加工、编织和矿产经济发展超高速发展,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游客量上升幅度较大,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农用地面积、放牧面积减少,各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增长极快。在小康目标的驱动下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趋势:由低水平生态承载满足传统、落后的人类负荷过程,向较高水平的环境-资源承载力支持着高层次的人类负荷过程转变。(5)未来高水平人类负荷增长需要依靠资源承载力附加值提高来支持,同时需要逆转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的趋势。依据风险损失与风险容忍度的变动确定风险决策分区、拟定发展速度和获取区外援助;在解决发展资源缺口问题上,以获取区外援助为主,发挥潜力程度为辅,延长产业链条,通过食品加工业、旅游业、手工编织业及矿业经济高速发展增加生态承载力附加值,以稳定增长过程。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自然地理学 ; 生态学
公开日期2010-10-22
分类号R5;F2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318]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伟. 高寒高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西藏山南地区为例[D]. 成都.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