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大型先存断裂带的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赵芳1,2; 夏少红1,2; 吴时国3; 曹敬贺1,2; 范朝焰1,2
2019-10-27
会议日期2019-10-27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关键词南海北部 走滑断层 先存断裂带 中生代 构造分带
期号1
DOI10.26914/c.cnkihy.2019.064276
页码1
英文摘要在张裂陆缘形成演化过程中,岩石圈中的先存构造(如先存缝合带和造山带)极易成为地壳的软弱带,在控制最终破裂发生的位置、张裂时间、区域热结构以及局部构造和沉积演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野外观测、数值模拟以及物理模拟研究表明,地壳中发育的先存软弱带可以直接影响陆缘的张裂过程和裂后期演化,易成为变形集中的区域。因此,张裂陆缘形成后,沿着先存软弱带发育的区域容易发生构造活化、岩浆活动、应力聚集以及地震活动。同时,先存软弱带极易发育成较低的地形,常伴随巨大峡谷的发育,对区域水系的展布以及沉积物运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运用高分辨率海底多波束、多道地震、钻井以及OBS数据,在白云-荔湾凹陷带发现一组大型走滑断裂带,命名为白云-荔湾断裂带。断裂带内主要发育一系列NW/NE向正断层以及大量的负花状构造。白云-荔湾断裂带在新生代持续活跃,并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由于断裂带走向与南海新生代地壳伸展方向斜交,在南海多期次张破裂过程中发生倾斜拉张,从而导致本区强烈的板内形变。以白云-荔湾断裂带为界,其东西两侧构造块体在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差异显著的海底地形、沉积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壳结构等。研究结果认为,白云-荔湾断裂带为中生代先存断裂带,受控于中生代古俯冲过程,并在新生代发生构造活化,伴随着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等。同时,白云-荔湾断裂带对本区的沉积中心的发育以及沉积物运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白云-荔湾凹陷带作为先存断裂带在调节东西两侧构造块体之间的变形或位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南海新生代动力演化过程及中生代古地理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论文集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idsse.ac.cn/handle/183446/8930]  
专题深海科学研究部_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芳,夏少红,吴时国,等. 南海北部大型先存断裂带的结构及其构造意义[C]. 见:. 中国北京. 2019-10-2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