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研究生院
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 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 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
王振刚; 何天虎
2017-08-13 ; 2017-08-13 ; 2017-08-13
会议日期2017 ; 2017 ; 2017
关键词软活性材料 软活性材料 软活性材料 介电薄膜 介电薄膜 介电薄膜 粘弹性 粘弹性 粘弹性 稳定性 稳定性 稳定性
英文摘要为了揭示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采用粘弹性电介质的非线性理论建立了致动器的耗散模型。将介电薄膜卷成管状,然后分别在顶部和底部边缘处与两个刚性盘紧密地固定。当受到内部压力和电压作用,管膨胀为外部平面形状,经历大的变形。为了描述变形,采用非平衡热力学来推导状态方程和控制方程,通过流变模型弹簧-黏壶结构获得运动方程。通过联合使用打靶法和改进的欧拉法进行数值模拟,并以图形方式说明考虑的变量和变形管的轮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内部压力,电压以及管的纵横比对致动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内压或小电压,致动器最终可演变成稳定状态,而对于较大的内压或较大的电压,致动器由于发生力电不稳定而无法达到稳定状态。对于纵横比,它显著影响致动器的性能。希望该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为设计这种致动器提供理论指导。; 为了揭示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采用粘弹性电介质的非线性理论建立了致动器的耗散模型。将介电薄膜卷成管状,然后分别在顶部和底部边缘处与两个刚性盘紧密地固定。当受到内部压力和电压作用,管膨胀为外部平面形状,经历大的变形。为了描述变形,采用非平衡热力学来推导状态方程和控制方程,通过流变模型弹簧-黏壶结构获得运动方程。通过联合使用打靶法和改进的欧拉法进行数值模拟,并以图形方式说明考虑的变量和变形管的轮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内部压力,电压以及管的纵横比对致动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内压或小电压,致动器最终可演变成稳定状态,而对于较大的内压或较大的电压,致动器由于发生力电不稳定而无法达到稳定状态。对于纵横比,它显著影响致动器的性能。希望该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为设计这种致动器提供理论指导。; 为了揭示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采用粘弹性电介质的非线性理论建立了致动器的耗散模型。将介电薄膜卷成管状,然后分别在顶部和底部边缘处与两个刚性盘紧密地固定。当受到内部压力和电压作用,管膨胀为外部平面形状,经历大的变形。为了描述变形,采用非平衡热力学来推导状态方程和控制方程,通过流变模型弹簧-黏壶结构获得运动方程。通过联合使用打靶法和改进的欧拉法进行数值模拟,并以图形方式说明考虑的变量和变形管的轮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内部压力,电压以及管的纵横比对致动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内压或小电压,致动器最终可演变成稳定状态,而对于较大的内压或较大的电压,致动器由于发生力电不稳定而无法达到稳定状态。对于纵横比,它显著影响致动器的性能。希望该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以及为设计这种致动器提供理论指导。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23/handle/2XXMBERH/27783]  
专题研究生院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振刚,何天虎. 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 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 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C]. 见:. 2017, 2017,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