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及发展瓶颈
张小艳1,2; 孙元3; 李慧1,2; 陈振斌1,2
刊名材料导报
2020-06-30
期号2020-15页码:15163-15173
关键词智能印迹聚合物 作用机制 制备方法 发展瓶颈
英文摘要印迹聚合物(IPs)具有结构预定性、长期稳定性、广泛实用性和特异识别性等优点,且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便,在分离科学、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药物控制释放、化学传感、环境检测、电化学,膜分离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模板的精准分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该类材料将进一步成为材料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IPs是高度交联的聚合物,其虽然具有稳定的结构、识别性强等优点,但是分子识别简单、机械,缺乏必要的"柔性",对外界的刺激条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导致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解吸率、选择性和重复使用性难以平衡,进而限制了其在产业化分离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的研究兴趣逐渐转移到能够赋予传统IPs"柔性"的智能印迹聚合物。将智能聚合物(SPs)与印迹聚合物(IPs)相结合,可制备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即智能印迹聚合物(S-IPs)。它不仅具有普通印迹聚合物的特异选择性,而且还具有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性和形变可逆性等特性,这使得其吸附及解吸性能更加优异,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S-IPs的研究已取得系列成果,已成功制备出温敏性IPs(T-IPs)、磁响应性IPs (M-IPs)、pH敏感性IPs (pH-IPs)、光响应性IPs (P-IPs)及双重敏感性IPs(pH-M IPs,pH-T IPs,T-M IPs,P-M IPs等)和多重敏感性智能印迹聚合物,在药物递送、生物技术、分离科学、传感器等众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S-IPs在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发展S-IPs所需突破的关键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4005]  
专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小艳,孙元,李慧,等. 智能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及发展瓶颈[J]. 材料导报,2020(2020-15):15163-15173.
APA 张小艳,孙元,李慧,&陈振斌.(2020).智能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及发展瓶颈.材料导报(2020-15),15163-15173.
MLA 张小艳,et al."智能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及发展瓶颈".材料导报 .2020-15(2020):15163-1517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