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甘肃武威古城空间形态解析与研究
作者李沁鞠
答辩日期2018
导师张小娟
关键词武威古城 空间形态 量化分析 古城保护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在当今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城市对其自身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意识欠缺,致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现象。自古以来,武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1986年12月,武威被国务院公布成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期武威地区天灾人祸不断,战争频繁加之近现代城市大规模建设,对古城原有肌理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近些年来对武威古城的保护一直在有序的开展,但其历史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武威是河西走廊的核心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中西方连接的纽带,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紧抓“一带一路”重要机遇,对自身进行精准再定位,重塑历史辉煌,无疑是现阶段武威市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选取武威作为研究对象,以史料研究为基础,以城市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对武威古城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并通过量化研究对武威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初步探索。全文主要由五部分研究内容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概念及方法等进行梳理与分析,明确论文框架;第二章,分析了武威古城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对城市空间形态变迁产生影响的因素,对明清之前武威城市空间形态变迁做出系统性的阐述并分析其基本特征。明清之前的武威基本上以军事、经济为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所处环境的社会经济变化。纵观其发展过程,武威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基本处于商业贸易、民族政治等因素交替作用的变化阶段;第三章,基于明清时期武威古城的自然格局、建制沿革、平面布局、骨架特点、功能分区等方面对武威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剖析,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作为对武威古城空间形态的研究重点,为古城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四章,将近现代武威古城划分为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四个时期,从自然条件、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古城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政治要素作为武威古城选址、建设的主导因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五章,结论部分,结合前几章的分析,提出武威古城空间形态的保护策略、方法和内容,对武威古城未来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展望。在对武威古城进行保护的时候不能就现状谈保护,而应在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古城历史要素间的关联性,从整体的角度延续其历史文脉,以期能够将武威古城昔日的风采再现,这对武威今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科学价值。目前对武威古城空间形态的相关类似研究资料匮乏,整理分析武威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是探索武威古城保护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语种中文
页码88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3943]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沁鞠. 甘肃武威古城空间形态解析与研究[D].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