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枣树压砂地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作者盛杰
答辩日期2018
导师赵文举 ; 李宗礼
关键词枣树压砂地 土壤盐分 时空变异 Cokriging 反距离加权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为揭示西北地区特有的枣树压砂地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规律,本文通过野外大田实验,以种植5年的枣树压砂地为研究对象,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0-50cm土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性,得出不同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借助IDW,Cokriging和ARMA方法模拟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性;并对土壤粒径与水分,盐分和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通过研究32m×32m、28m×28m、24m×24m和20m×20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得到不同采样尺度下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值介于0.46g/kg-1.30g/kg,变异系数介于5.95%-18.59%,基本表现为空间弱变异性至中等偏弱变异性。不同采样尺度条件下的块金效应值C0/(C0+C)大部分小于0.25,只有个别值大于0.25,表明各土层的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通过Surfer绘制土壤盐分的三维分布图,可直观观测出表层有明显的“隆起”和“凹陷”现象,随深度增加逐渐呈“平坦”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由于采集深层土壤工作量较大,文中比较了Cokriging和Kriging两种估值方法,得出Cokriging估值比Kriging估值精度高,利用表层盐分通过Cokriging方法可以更精确的估测深层土壤盐分,从而有效降低采样难度。(2)通过IDW(反距离加权)和Cokriging方法对2013年至2016年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性进行模拟研究,0-10cm土层的盐分从1.02g/kg降低到0.7g/kg,研究得出表层砂石覆盖有效的抑制了盐分的积累。使用表层盐分含量来估算深层盐分含量时,IDW比Cokriging更精确,利用IDW对数据进行插值并绘制盐分的空间分布图更为准确。采用时间序列预测土壤盐分时,AR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更为准确,模型更稳定。通过时间稳定性可以初步确定枣树压砂地土壤盐分的代表性测点,测点16,21,27,31,56和63标准偏差的平均相对偏差较小,可作为土壤盐分的代表性测点,选取盐分含量的代表性测点可有效提高采样频率、降低现场测量工作量。(3)从0-10cm,10-20cm,20-30cm和30-50cm层收集的256个土壤样品中对枣树压砂地的土壤水分,盐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盐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CV均低于23%,呈中等偏弱变异性。以深度为自变量,土壤粒径分布,水分,有机质含量作为因变量的函数模型中,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以深度为自变量,盐分为因变量的函数模型符合指数方程,R2均在0.85以上,拟合精度较高。掌握粒径分布,盐分,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壤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价值。(4)压砂地土壤粘粒平均含量为3.1%,粉粒平均含量为55.32%,砂粒平均含量为41.59%。0-10cm土层含有部分大颗粒,10-20cm,20-30cm和30-50cm土层粒径较为均匀,分形维数为2.54-2.82,且粘粒和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粘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直观的观察到土壤的微观结构。
语种中文
页码63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3728]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盛杰. 枣树压砂地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规律研究[D].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