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支座失效后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及损伤路径识别
作者杨晨晓
答辩日期2017
导师李慧 ; 杜永峰
关键词基础隔震结构 支座失效 损伤指数 损伤路径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减震手段,如今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隔震结构在地震中的隔震效果优良,但是在强震来临时,上部结构有可能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导致累积损伤,隔震支座也会因过大变形、受拉过大而失效,导致结构整体损伤更严重或倒塌。由于目前关于结构损伤、倒塌的研究大都针对普通结构,所以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从损伤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隔震支座意外失效前后结构的损伤差异,利用变形和能量双参数损伤指标对隔震结构的构件进行了损伤分析,并以损伤指数来识别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具体工作如下所述:(1)依据弹塑性分析软件Perform-3D中的建模单元,建立基础隔震结构支座完好和失效后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在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下分别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地震输入能的不同及分布规律,还有各楼层耗能、隔震层耗能及构件耗能的差异。(2)根据Perform-3D软件中得到的构件耗能和变形参数,计算出每个构件的损伤指数,对比分析角支座失效、短边中支座失效、长边中支座失效以及内支座失效后的剩余结构与原结构的构件损伤指数的变化,即隔震支座、隔震层梁、上部结构梁、柱的损伤指数变化,还有不同位置的隔震支座失效后对其他构件的损伤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最后,综合分析不同位置的隔震支座失效后,结构整体的损伤影响范围和损伤路径的变化。(3)选择不同的地震动,即双向地震动和三向地震动,对支座失效后的损伤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地震动对损伤结构的隔震支座的损伤、梁的损伤、柱子的损伤的影响。
语种中文
页码78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2839]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晨晓. 支座失效后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及损伤路径识别[D].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