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荧光·磷光复合型白光OLEDs的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
作者袁玲道
答辩日期2016
导师吴有智
关键词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磷光 载流子 传输特性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平面显示器件,由于其具有驱动电压低、快速响应、面光源等优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既可以用作照明,又可以配合成熟的彩膜技术来实现全彩色显示,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根据三基色原理,要得到的白光,在器件需要将红色、绿色和蓝色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理想的白光器件要求三种基色的混合比例达到最优。本文根据上述原理将三种基色进行混合实现白光。为此进行了下面的几项研究:首先,研究了磷光器件中典型的双极性传输材料CBP(4,4′-N,N′-dicarbazolylbiphenyl)载流子的传输特性,在CBP层的不同位置插入一层磷光材料Ir(ppy)3(fac-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通过对不同器件发光性能的比较,研究了CBP的双极传输特性。结果表明空穴和电子主要在靠近阳极一侧复合,从而表明CBP中电子的迁移率大于空穴的迁移率。第二,制备了结构为ITO/Mo O3/TPD/Alq/Li F/Al的传统绿色器件,改变CBP的插入位置,让CBP分别作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通过器件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CBP作为电子传输层时器件的驱动电压更低。这一实验事实也支持了上述关于CBP电子迁移率大于空穴迁移率的结论。第三,采用掺杂法将绿色磷光材料Ir(ppy)3掺杂到CBP中制备了绿色发光器件,此外还利用超薄插入法将Ir(ppy)3超薄层插入到CBP中。通过不同器件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掺杂法得到的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和较低的驱动电压。第四,将绿色磷光材料Ir(ppy)3和红色磷光材料Ir(btp)2(acac)掺杂到主体材料CBP中作为绿色和红色发光层,荧光材料CBP作为蓝光发光层,制备了多层OLED器件。通过改变掺杂层厚度,发现随着红色磷光掺杂层厚度的增加器件的驱动电压逐渐升高。改变掺杂层顺序得到相同结果。通过对不同顺序的器件性能比较,结果表明CBP:Ir(ppy)3层靠近阳极一侧,CBP:Ir(btp)2(acac)靠近阴极一侧,器件的亮度提高了2倍,驱动电压有所降低。最后,器件结构为ITO/Mo O3/NPB/CBP/CBP:Ir(ppy)3/CBP:Ir(btp)2(acac)/CBP/Alq/Li F/Al,两侧CBP厚度均为5 nm,CBP:Ir(ppy)3与CBP:Ir(btp)2(acac)厚度分别为5 nm与25 nm时,得到了白光OLED。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CIE色坐标为(0.32,0.32),接近白光等能点(0.33,0.33)。电流密度为500 m A/cm2,器件达到最高亮度8477 cd/m2。
语种中文
页码59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1256]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玲道. 荧光·磷光复合型白光OLEDs的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D].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