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李军阳
答辩日期2014
导师李小惠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文化是民族延续的血脉,是人类共享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意志,见证着社会的兴衰、发展与演变,抒写着人类历史的精彩的篇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他文化形态所不具备的双重特性,不仅在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推动了我国各地区全民健身的发展。本人以甘肃省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为背景,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在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逻辑分析法对甘肃省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民族归属、类别样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探索性的提出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和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征、地域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具有非物质性、依赖性、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专属性、娱乐性,还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危险性、濒危性。2甘肃省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练习者和参与者根据项目的分类有严格的性别要求,34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12项分布在市(区),22项分布在县城;分类情况:舞蹈类24项,水上类1项,武术类4项,力量对抗类1项,杂技类2项,马上运动类2项。3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文化圈,它是由多个少数民族乃至更多的群体组织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些体育项目独具地域特性和民族特色,包括体育舞蹈、武术、马上运动、水上运动等运动。4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沿革以及人口几次的消长等因素构建了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地方政府不重视、生态环境破坏、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水平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方式的限制是目前甘肃省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滞后的原因。
语种中文
页码46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0679]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军阳. 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