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交通廊道林波段冰川泥石流发育动态演化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案
李尧5,6; 崔一飞4; 李振洪1,2,3; 傅旭东4
刊名地球科学
2022-06-15
卷号47期号:06页码:1969-1984
关键词冰川泥石流 气候变化 冰川活动性 演化规律 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工程地质
ISSN号1000-2383
英文摘要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层岩性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恶劣复杂,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溃决洪水等灾害极其发育,对铁路施工及运营带来严重影响.林芝-波密段就是典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常年受到冰川泥石流的影响,是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治的难点区段.虽然目前在单沟尺度上对冰川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物源性质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诱发因素、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及灾变指标的研究还较为初步,尚未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借助多源长时序遥感影像、气象监测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川藏交通廊道周边区域冰川泥石流沟谷共99条,主要分布于恰青冰川-易贡乡、加拉贝垒-南迦巴瓦峰和古乡沟-嘎隆寺冰川一带;过去40年冰川经历了复杂的流动速度变化,表现为较小高海拔悬冰川活动性增强,大型沟谷冰川活动性减弱;自1973年以来,研究区冰川泥石流呈现频率增高、规模增大的特征.此外,从冰川泥石流发育沟道比降来看,发生高陡地形的滑坡、冰-岩崩诱发的泥石流频率增加.未来,冰川持续退缩,促使冰川源区冰瀑消失,发育更大规模的悬冰川,会增加这类冰川泥石流的风险;冰川泥石流形成及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灾变指标,如悬冰川裂隙密度增加、冰川速度增强、冰湖面积快速增加等.因此,基于以上认识,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地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指标,并提出了融合卫星、航空遥感平台,气象、水文地面监测平台,地震动监测平台的冰川泥石流“空-天-地”立体监测框架,针对不同类型冰川泥石流进行灾变信息监测与预警判识,为川藏交通廊道安全施工运营提供技术参考.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725111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6673]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长安大学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
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4.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大学;
6.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尧,崔一飞,李振洪,等. 川藏交通廊道林波段冰川泥石流发育动态演化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案[J]. 地球科学,2022,47(06):1969-1984.
APA 李尧,崔一飞,李振洪,&傅旭东.(2022).川藏交通廊道林波段冰川泥石流发育动态演化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案.地球科学,47(06),1969-1984.
MLA 李尧,et al."川藏交通廊道林波段冰川泥石流发育动态演化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案".地球科学 47.06(2022):1969-198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