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牛顿《原理》“总释”内外的信仰立场研究
作者周晟
答辩日期2012-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鲁大龙
关键词牛顿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总释 神学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A Study on Newton’s Belief around the General Scholium of the Principia
学位专业科学史
英文摘要牛顿的“非科学”研究渐入主流的视野。其中牛顿的信仰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阿里乌主义、苏西尼主义、一位论、犹太教一神论、清教主义、三位一体等各种宗派之间,研究者对于牛顿的信仰意见不一。随着牛顿手稿在网上的发布,牛顿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作为牛顿神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原理》的“总释”一共有五个草稿本和两个发表版本。其写作经历了反复的删减。牛顿写作“总释”的初衷是为了反击莱布尼茨和贝克莱等人对他的批评,并且防止自己的著作被人误读。牛顿未发表的手稿表明,“总释”来源于牛顿数量众多的手稿,它是牛顿少有的、公开发表的、对自己思想体系的总结。分析“总释”的版本内容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到牛顿试图不断加入更多的圣经经文和神学内容,但最终发表时又将最重要的反映其独特信仰的经文隐藏起来。这种矛盾性源自于牛顿一生独特的信仰追求。牛顿早年成长于清教和国教的环境下,在孤寂中萌发了深深的宗教情愫。大学之后,虽然一度把精力放在自然哲学研究,但是担任卢卡斯讲席教授之事,引发了牛顿开始深入研究《圣经》和宗教史。渐渐牛顿将基督看作一位代理神工作的高级先知,而不是神本身。这段时间的手稿反映的信仰立场与阿里乌主义非常接近。晚年牛顿来到伦敦之后,其信仰受到了苏西尼主义的影响,而且在生活中也与苏西尼主义的人物有联系。其手稿风格也越加偏向圣经的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思辨。虽然也受到了很多神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但牛顿信仰和神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长期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不断回到《圣经》和原初的真理。虽然牛顿反对天主教和三位一体,但用任何一个特定教派或主义的标签来定义牛顿都是不合适的。
语种中文
页码4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383]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晟. 牛顿《原理》“总释”内外的信仰立场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