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
张柏春1; 张久春2
刊名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
卷号41期号:04页码:43-51
关键词水运仪象台 擒纵机构 复原
ISSN号1000-0763
DOI10.15994/j.1000-0763.2019.04.007
英文摘要北宋苏颂和韩公廉于1092年主持制成水运仪象台。20世纪50年代,刘仙洲、李约瑟等科技史学家研究《新仪象法要》,分析这套装置的构造原理及其擒纵机构。王振铎在1958年春制成1:5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英国学者康布里奇和日本工程师土屋荣夫先后在1961年和1993年,分别就"受水壶"和"天关"提出新的复原方案,从而充分读懂了中国的擒纵机构。80年代以来,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若干个团队对水运仪象台做了不同比例的复原,包括原大尺寸的复原品。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669]  
专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柏春,张久春. 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41(04):43-51.
APA 张柏春,&张久春.(2019).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自然辩证法通讯,41(04),43-51.
MLA 张柏春,et al."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自然辩证法通讯 41.04(2019):43-5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