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的宿主免疫应答以及重要免疫因子的抗菌功能研究
作者李慧丽
答辩日期2022-05-2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孙黎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 牙鲆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抗菌作用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英文摘要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菌,可感染包括哺乳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在内的多种宿主。E. tarda的一个很重要的毒力特征是能够在宿主巨噬细胞中存活并增殖,但相关的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E. tarda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感染模型,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E. tarda在感染不同时间点诱导的宿主细胞全基因表达谱。为此目的,RAW264.7细胞分别用E. tarda活菌和E. tarda灭活菌处理4 h8 h,随后检测两组RAW264.7细胞的基因转录。结果表明,与E. tarda活菌处理相比,E. tarda灭活菌处理引起RAW264.7细胞更强烈的应答反应,且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与免疫相关的GO条目和KEGG通路中。与E. tarda灭活菌处理相比,E. tarda活菌显著抑制了大量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RIG-I样受体、细胞因子、干扰素相关基因等,且一些免疫相关基因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E. tarda活菌感染的细胞中,iNOS的表达量和NO的产生量都显著低于灭活菌处理的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灭活菌处理的细胞的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不断升高,但活菌感染组的磷酸化水平未明显升高,且在各个时间点都低于灭活菌处理组,暗示着E. tarda可能通过调控宿主NF-κB通路激活及下游杀菌效应分子的生成来促进其在胞内的存活和增殖。

接着,我们建立了E. tarda感染BALB/c小鼠的体内感染模型,通过抗体芯片技术检测了E. tarda感染后小鼠血浆中96个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与PBS处理的对照组相比,E. tarda感染组在感染后6 h24 h,分别呈现出31个和26个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这些差异表达细胞因子显著富集在与细胞迁移和趋化因子响应相关的GO条目中以及与免疫、疾病和感染相关的KEGG通路中,并且IL-6TNF-α等差异表达细胞因子之间形成复杂的蛋白互作网络。进一步研究表明,利用小鼠IL-6重组蛋白预处理RAW264.7细胞显著抑制E. tarda在胞内的感染,而干扰IL-6的表达可显著增强E. tarda在胞内的增殖。在E. tarda感染过程中,干扰细胞IL-6表达显著降低TNF-αiNOSIL-27的表达以及NO的产生。利用小鼠TNF-α重组蛋白预处理RAW264.7细胞也会显著抑制E. tarda在胞内的感染。我们进而检测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NF-αE. tarda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干扰牙鲆TNF-α的表达可显著增强E. tarda在牙鲆鳃细胞FG-9307内的增殖,暗示着E. tarda感染引起的小鼠和鱼类的免疫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趋化因子是一组在细胞迁移、炎症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我们在上述E. tarda感染小鼠的实验中鉴定到了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其中有一系列趋化因子,包括CXCL10。因此,我们探究了鱼类CXCL10是否和哺乳动物CXCL10一样参与宿主抗菌免疫反应。我们从牙鲆中鉴定并克隆了趋化因子CXCL10(命名为PoCXCL10)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PoCXCL10在结构上含有一个自由延伸的N端、三个β片层和C端的α螺旋。正常生理条件下,PoCXCL10在多个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表达。E. tarda感染后,肝脏、脾脏和头肾中PoCXCL10的表达显著上调。重组rPoCXCL10蛋白(rPoCXCL10)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在体外诱导牙鲆外周血白细胞(PBLs)迁移,并促进细胞因子IL-6CXCL8IL-1βTNF-αIL-10的表达。rPoCXCL10能够结合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并抑制E. 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生长。此外,rPoCXCL10V. anguillarumV. harveyi具有直接的杀菌活性。为了研究PoCXCL10功能的结构依赖性,我们构建了一个缺少Cα-螺旋区域的PoCXCL10突变体蛋白,rPoCXCL10M。实验结果表明,rPoCXCL10MrPoCXCL10都能结合牙鲆PBLs,且rPoCXCL10M的趋化活性与rPoCXCL10相当。然而,rPoCXCL10M的杀菌活性显著低于rPoCXCL10,说明Cα-螺旋区域对体外杀菌活性至关重要。体内实验结果表明,rPoCXCL10rPoCXCL10M可显著减少E. tardaV. anguillarum在牙鲆组织中的传播和定殖。

综上所述,我们利用小鼠为感染模型,探究了E. tarda胞内感染的相关分子通路,确定了E. tarda诱导的血浆细胞因子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抗E. tarda感染免疫提供了细胞因子靶点。我们进一步将哺乳动物实验结果扩展到鱼类,发现趋化因子CXCL10在牙鲆抗E. tarda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升了对鱼类趋化因子免疫功能的理解,也为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免疫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语种中文
目次

第一章 引言... 1

1.1 迟缓爱德华氏菌... 1

1.1.1 迟缓爱德华氏菌概况... 1

1.1.2 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机制研究... 2

1.1.3 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4

1.2 巨噬细胞... 5

1.2.1 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概况... 5

1.2.2 巨噬细胞抗菌机制... 6

1.3 细胞因子... 8

1.3.1 细胞因子概况... 8

1.3.2 细胞因子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8

1.3.3 细胞因子在宿主抗菌免疫中的功能研究... 10

1.4 趋化因子... 13

1.4.1 趋化因子概况... 13

1.4.2 趋化因子受体与信号转导机制... 14

1.4.3 趋化因子在宿主抗菌免疫中的功能研究... 15

1.4.4 硬骨鱼类趋化因子的功能研究... 16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第二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胞内感染及其诱导的细胞转录表达谱... 19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9

2.1.1 实验细胞和菌株... 19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19

2.1.3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细胞感染模型建立... 21

2.1.4 细胞磷酸酶活性检测... 22

2.1.5 转录组测序分析... 23

2.1.6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3

2.1.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23

2.1.8 一氧化氮(NO)生成量检测... 24

2.1.9 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检测... 25

2.2 实验结果... 25

2.2.1 E. tardaRAW264.7细胞内的感染情况... 25

2.2.2 E. tarda感染对RAW264.7细胞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8

2.2.3 转录组测序结果概况... 29

2.2.4 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30

2.2.5 qRT-PCR验证基因表达模式... 32

2.2.6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35

2.2.7 E. tarda感染诱导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8

2.2.8 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41

2.2.9 E. tarda感染对RAW264.7细胞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42

2.3 讨论... 43

第三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的小鼠细胞因子表达模式研究... 47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7

3.1.1 实验动物、细胞和菌株... 47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7

3.1.3 E. tarda感染小鼠模型建立... 49

3.1.4 通过抗体芯片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49

3.1.5 差异表达细胞因子的功能富集分析... 50

3.1.6 细胞因子重组蛋白对E. tarda胞内感染的影响... 50

3.1.7 干扰细胞因子表达对E. tarda胞内感染的影响... 51

3.1.8 RNA提取和cDNA合成... 52

3.1.9 qRT-PCR.. 53

3.1.10 NO生成量检测... 53

3.2 实验结果... 54

3.2.1 E. tarda感染小鼠后的组织侵染情况... 54

3.2.2 E. tarda感染诱导的小鼠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55

3.2.3 差异表达细胞因子的功能富集分析... 58

3.2.4 差异表达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59

3.2.5 差异表达细胞因子对E. tarda胞内感染的影响... 59

3.2.6 干扰小鼠IL-6基因表达对E. tarda胞内感染的影响... 62

3.2.7 干扰牙鲆TNF-α基因表达对E. tarda胞内感染的影响... 63

3.3 讨论... 66

第四章 牙鲆趋化因子CXCL10的免疫功能研究... 69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9

4.1.1 实验动物和菌株... 69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69

4.1.3 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 71

4.1.4 qRT-PCR检测PoCXCL10表达情况... 72

4.1.5 重组蛋白表达菌株的构建... 74

4.1.6 重组蛋白rPoCXCL10rPoCXCL10MrSumo的表达纯化... 78

4.1.7 rPoCXCL10与细菌的结合... 80

4.1.8 rPoCXCL10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80

4.1.9 rPoCXCL10杀菌活性检测... 81

4.1.10 趋化活性检测... 81

4.1.11 rPoCXCL10对外周血白细胞(PBLs)基因表达的影响... 82

4.1.12 P13与细菌的结合... 83

4.1.13 P13的杀菌活性检测... 83

4.1.14 rPoCXCL10rPoCXCL10MPBLs的结合... 83

4.1.15 rPoCXCL10rPoCXCL10MPBLs内吞E. tarda的影响... 84

4.1.16 rPoCXCL10rPoCXCL10M对牙鲆抗细菌感染的影响... 85

4.2 实验结果... 85

4.2.1 PoCXCL10的序列分析... 85

4.2.2 PoCXCL10的基因表达分析... 86

4.2.3 rPoCXCL10结合细菌和细菌细胞壁成分... 88

4.2.4 rPoCXCL10对细菌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89

4.2.5 rPoCXCL10的趋化和免疫调节活性... 92

4.2.6 来源于PoCXCL10Cα-螺旋区域多肽的杀菌活性... 94

4.2.7 rPoCXCL10M的趋化活性... 97

4.2.8 rPoCXCL10M的杀菌活性... 98

4.2.9 rPoCXCL10rPoCXCL10M对牙鲆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影响... 100

4.3 讨论... 10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05

参考文献... 109

... 121

... 123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391]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慧丽. 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的宿主免疫应答以及重要免疫因子的抗菌功能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