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植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物园
10种杜鹃亚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可育性研究
庄平
刊名广西植物
2018
卷号38期号:12页码:1558-1565
关键词杜鹃亚属 亚属内杂交 多倍体 不亲和 败育 杜鹃花属
ISSN号1000-3142
英文摘要为探索杜鹃花亚属内异种杂交的可育性及其规律,对杜鹃亚属有鳞大花亚组(subsect. Maddenia)、三花杜鹃亚组(subsect. Triflora)、亮鳞杜鹃亚组(subsect. Heliolepida)及腋花杜鹃亚组(subsect. Scabrifolia)等4亚组10个杜鹃花种类的22个杂交组合(其中18个数据完整组合)的可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涉及的杜鹃亚属不同亚组间及三花杜鹃亚组内杂交均较困难,在18个数据完整组合中高可育与可育组合比率明显偏低,不育比率高(55.6%)。(2)在10个不可育或败育组合中,不能坐果(Cab型)、不能结实(Sab型)和可结实而种子不能发芽(Sng型)的数量分布为6∶1∶3,其不亲和或败育发生的阶段可能涵盖了从前合子期到后合子期的整个阶段。(3)亲本一方为多倍体组合的可育率(41.6%),尤其是母本为多倍体时,比二倍体组合的可育率(50.0%)低且无高可育组合出现,部分印证了倍性是导致该亚属植物不同种类杂交不亲和、不育与育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亚组间杂交的可育率(16.7%)明显低于亚组内(三花杜鹃亚组内,58.3%)。(4)与相应的母本自然授粉结果相比,杂交明显导致多数可育组合绿苗率比率和单位可育种子数量比率的大幅度下降,这是双亲遗传差异及多倍体亲本介入后所导致的杂交衰退hybrid weakness现象。(5)在多倍体作母本的情况下,杂交单向不育或非对称遗传渗透现象明显。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技术支撑体系专项项目(CZBZX-1) ;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2013NZ003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2958]  
专题植物园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庄平. 10种杜鹃亚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可育性研究[J]. 广西植物,2018,38(12):1558-1565.
APA 庄平.(2018).10种杜鹃亚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可育性研究.广西植物,38(12),1558-1565.
MLA 庄平."10种杜鹃亚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可育性研究".广西植物 38.12(2018):1558-156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