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张晓龙; 周继华; 来利明; 姜联合; 郑元润; 史利江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9
卷号28期号:9页码:1739-1747
关键词荒漠河岸 黑河下游 土壤水盐 养分 空间分布特征
ISSN号1674-5906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9.09.004
英文摘要探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变化特征,对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黑河下游垂直于河道的乌兰图格嘎渣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分析距河道4 500 m范围内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在沿河梯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pH、土壤电导率、土壤总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在沿河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随着沿河距离增加,土壤含水量大体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0 m和2 950 m处达到峰值,均值分别为26.57%和8.72%;而土壤容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4 500m处最高,均值为1.73g·cm~(-3)。土壤pH值随着沿河距离的增加呈凹型变化趋势,较大值出现在距河岸300-800 m和4 000-4 500 m处,均值分别为9.21-9.24和8.7-9.18,而土壤电导率则大体呈凸型变化趋势,较大值出现在距河岸2 200-3 200 m,均值为5.69~(-1)4.92 ms·cm~(-1),盐分表聚现象严重。随着沿河距离增加,土壤总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都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在4 000-4 500 m处值最小,均值分别为5.71、0.11、2.81和73.76mg·kg~(-1),土壤养分(0-10cm)波动最为明显,由表层向下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沿河梯度上,生态输水对近河岸地带土壤的演变机制和恢复趋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沿河距离增加影响力渐小。在荒漠河岸生态系统恢复中,可在垂直河岸梯度上延长生态输水距离,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属性。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425301) ; 山西财经大学“人才引进项目”(Z18209)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258]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龙,周继华,来利明,等.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2019,28(9):1739-1747.
APA 张晓龙,周继华,来利明,姜联合,郑元润,&史利江.(2019).黑河下游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学报,28(9),1739-1747.
MLA 张晓龙,et al."黑河下游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学报 28.9(2019):1739-174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