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与化学计量特征 的时空响应与适应机制
作者郑淑霞
答辩日期2008-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上官周平
关键词植物 光合特性 气孔特征 δ13C 值 WUE
英文摘要

植被-气候关系研究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研究以黄土高原
的地带性植物或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在时间尺度上以植物标本为材料,研究了最近
70 年以来气候变化下植物的气孔特征参数和WUE 的演变规律,揭示了不同植物对气
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空间尺度上以不同气候带分布的自然生长植物为研究对象,基
于功能群分类,研究了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光合特性、叶片结构性状、WUE 和化学计
量特征的类群间差异,阐明了黄土高原植物叶片性状与气候环境因子的作用关系,从
光合生理、水分、养分利用与适应性角度探讨了黄土高原植物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全球变化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并为黄土高原区森
林植被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论:
(1)从20世纪30年代至2002年近70年中,黄土高原区典型植物辽东栎、虎榛子、
酸枣和狼牙刺的气孔特征参数(气孔密度、长度、宽度和面积)随气候变化的演变规
律不同。酸枣和狼牙刺的气孔密度下降较为明显,降低率分别为27.86%和46.85%,
虎榛子气孔密度的降低率为9.79%,而辽东栎的气孔密度变化较小。近70年中,4种植
物的叶片δ13C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指示了植物的WUE普遍下降,狼牙刺、
辽东栎、虎榛子和酸枣δ13C值的降低率分别为14.65%、14.46%、11.99%和2.44%。
(2)黄土高原区杨陵、永寿、铜川、富县、安塞、米脂和神木7 个样点之间以
及不同功能群植物之间的光合特性、叶片结构性状、δ13C 值和化学计量参数等差异显
著,表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植物的光合能力、叶片防御能力、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
差异很大。植物光合和养分利用能力比较为:草本植物>乔木和灌木、落叶乔木>常
绿乔木、C3 草本植物>C4 草本植物,而植物WUE 和LMA 的比较结果与此相反,这
主要与不同功能群植物采用的水分利用方式和养分分配策略有关。豆科植物的光合能
力、水分和养分利用能力明显高于非豆科植物,因此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中应优
黄土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与化学计量特征的时空响应与适应机制
IV
先考虑固氮植物,尤其是刺槐、柠条、沙棘和达乌里胡枝子等优势植物对干旱瘠薄生
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的先锋物种。
(3)黄土高原区C3 植物叶片δ13C 值的分布范围为-22.66 ‰ ~ -30.70 ‰,平均值
为-27.04 ‰。纬度、海拔、年日照、年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等气候环境因子中,植物δ13C
值受年降雨量的影响最大,年降雨量可单独解释13.3 %的δ13C 值变化。植物δ13C 值
随降雨量的减少而明显增加,降雨量每减少100mm,δ13C 值升高约0.88 ‰。说明水
分是影响黄土高原植物WUE 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干旱生境中植物的WUE 较高。
(4)黄土高原区植物叶片有机C、全N、全P 和全K 的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32.6%~54.8%、0.82%~4.58%、0.06%~0.35%、0.24%~4.21%,平均值分别为43.8%、
2.41%、0.16%和1.67%。黄土高原区植物的叶片N 含量显著高于我国及全球尺度的
植物平均N 含量,而P 含量又显著低于全球尺度的植物平均P 含量,以致叶片N/P
比值(15.4)较高,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的植物生长更易受P 素限制,其原因主要与土
壤中P 含量较低有关。
(5)黄土高原区植物叶片性状与纬度、年日照、年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等气候环
境因子的作用关系表明,随着纬度升高和光照的增强,温度和降雨量减少,植物δ13C
值、N/P 比率、LMA 显著增加,而PNUE、Chl 显著下降,说明这些参数随气候环境
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可较好地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因此,可考虑作为建
立植被-气候模型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植物;光合特性;气孔特征;δ13C 值;WUE;化学计量;黄土高原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97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淑霞. 黄土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与化学计量特征 的时空响应与适应机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