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
高朝侠1; 徐学选1,2; 宇苗子2; 张少妮2; 赵传普1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卷号25期号:6页码:1578-1584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Hood 入渗仪 导水率 大孔隙度
英文摘要

土壤导水率及大孔隙数量是决定降雨-入渗的重要参数,对模拟土壤水分及溶质运
移、建立流域水文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定黄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
本文通过Hood 入渗仪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了该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土
壤导水率、大孔隙度和大孔隙连通性的差异. 结果表明: 研究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
林地的平均饱和导水率分别为58. 60 × 10 - 6、54. 90 × 10 - 6、35. 30 × 10 - 6、23. 40 × 10 - 6 m·
s - 1,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单位面积有效大孔隙数目、大孔隙度及大孔隙
连通性均依次为: 刺槐林地≈草地> 小麦地> 苹果林地. 植被恢复通过植物根系穿插、土壤动
物活动等形成大孔隙,可显著提高土壤入渗性能. 黄土区应坚持林草植被恢复措施.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695]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朝侠,徐学选,宇苗子,等. 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6):1578-1584.
APA 高朝侠,徐学选,宇苗子,张少妮,&赵传普.(2014).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5(6),1578-1584.
MLA 高朝侠,et al."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25.6(2014):1578-158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