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
杨玉姣2,3; 陈云明1,2; 曹扬1,2
刊名生态学报
2014
卷号34期号:8页码:2128-2136
关键词油松 碳密度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含碳率
英文摘要

以子午岭林区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了幼龄9a、中龄23a、近熟33a
和成熟47a 等不同林龄林分的生物量、含碳率、碳密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 1) 油松林各群落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
为: 乔木层( 76. 12 t /hm2 ) > 枯落物层( 14. 56 t /hm2 ) > 林下植被层( 3. 66 t /hm2 ) 。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而持续增加,各器
官中树干所占比例最大( 38%—46%) ,其次为叶和根,枝和皮所占比例最小;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加趋
势; 枯落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则明显增加。( 2) 油松乔木、林下灌木、草本、枯落物平均含碳率依次为50. 2%、44. 5%、43. 8%
和40. 6%。林龄对乔木各器官含碳率无显著影响,不同器官之间含碳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叶( 53. 3%) > 枝( 51.
4%) > 皮( 50. 6%) > 干( 49. 8%) > 根( 47. 3%) ; 灌木各器官含碳率表现为枝( 46. 0%) > 叶( 44. 8%) > 根( 42. 5%) ,草本则
是地上( 45. 2%) > 地下( 40. 2%) 。土壤( 0—100 cm) 含碳率在0. 3%—2. 7%之间,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表层含碳率
高,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3) 9、23、33 和47 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70. 49、100. 48、167. 71 和144. 26 t /
hm2 ,其空间分布序列表现为土壤层> 植被层> 枯落物层,且植被层和土壤层是油松人工林的主要碳库。林龄是影响油松林木
及群落碳密度积累的主导因子之一。随林龄增加,土壤碳密度所占生态系统碳密度份额逐渐降低,乔木层和枯落物层则逐渐
增加。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64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玉姣,陈云明,曹扬.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J]. 生态学报,2014,34(8):2128-2136.
APA 杨玉姣,陈云明,&曹扬.(2014).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生态学报,34(8),2128-2136.
MLA 杨玉姣,et al."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生态学报 34.8(2014):2128-213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