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乔磊磊2; 李袁泽1; 翟珈莹3,4; 宋亚辉3,4; 刘国彬2,4
刊名水土保持研究
2019
卷号26期号:5页码:14-26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土壤碳库组分
英文摘要
为认识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规律寻找可以反映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碳库质量
因子以纸坊沟流域蟠龙山上种恢复30年的植被恢复样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区域顶级群落侧柏林Platy
cladusorientailisL.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重铬酸钾易氧化态碳ROC)、高锰酸钾易氧
化态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微生物量碳MBC)、水 溶 性 有 机 碳DOC)、盐 浸 提 有 机 碳SEOC)、热 水 浸 提
有机碳HWEC)、热水浸提碳水化合物HW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土壤碳组分含
量较低不同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活性碳组分TOCROCLOCNLOCMBCSEOCDOCHWECHWC
含量分别较坡耕地增加了109%228%153%338%94%212%102%271%109%142%117%288%
66%149%166%279%128%217%但是和天然侧柏林相比分别低了 55.4% 72.4%57.2% 75.3%
50.1%69.0%59.9%78.2%60.2%65.9%6.7%48.6%2.2%35.1%40.1%58.3%55.6%67.8%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碳组分含量表明混交林恢复模式效果相对好于草地和纯林不同恢复模式各碳组分和同一恢复
模式中不同碳组分敏感性差异较大并非所有碳组分的敏感性均高于 TOC在采用土壤碳组分作为土壤质量指标时
应根据不同恢复模式选择相应指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262]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乔磊磊,李袁泽,翟珈莹,等.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5):14-26.
APA 乔磊磊,李袁泽,翟珈莹,宋亚辉,&刘国彬.(2019).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6(5),14-26.
MLA 乔磊磊,et al."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 26.5(2019):14-2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