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水土保持典型措施对地下水补给生态基流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 红
答辩日期2014-1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高建恩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水 生态基流 Visual Modflow Swa
英文摘要

针对国家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河流水沙锐减、生态基流不足,严重影响流域社会、
经济及生态安全,人们对于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影响质疑较多,特别是流域水土保
持对地下水补给河道径流的影响机制不清,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缺水高含沙
渭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域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学模型模
拟相结合的方法,在自主设计降雨、径流、土壤水及地下水四水转化模拟试验系统
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土壤、坡度、降雨强度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径流
转化为地下水补给河川径流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渭河实测资料构建了渭河流域
的降雨径流 SWAT 模型,深入分析了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对渭河地下水补给河道特别
是生态基流的影响,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 )试验系统设计。在概化渭河流域地下径流强补给区的降雨径流、地表水
地下水转化模式基础上,设计了室内降雨-径流-侵蚀-产沙-地下水-河川径流模拟试
验系统。该系统包括降雨系统、模拟系统、观测系统等,采用下喷式降雨系统装置
模拟天然降雨,通过设计表层不同下垫面来模拟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不同机
械组成的土壤组合来模拟土壤水及地下水运移层,通过在水槽侧向布置测压管来观
测地下水的流场变化,通过中子仪测量土壤水,地表及地下径流的流速、流量采用
常规方法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较好的模拟坡面降雨-地表径流-土壤水-
地下水-河川径流的转化过程。
(2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典型措施促进了降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补给
河川径流。基于筛选的典型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相
比于裸坡,草地和秸秆覆盖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湿度,促进降雨入渗补给
地下水明显;3 o 坡度 45~120mm/h 雨强下,草地和秸秆覆盖补给地下水量平均约为
裸坡的 1.96 和 2.05 倍;总体上,裸坡条件下,降雨雨强、土壤粒径及坡度都对降
雨径流的地表和地下产流有明显影响,而随着草地和秸秆覆盖措施实施,弱化了这
些因素对次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产流向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的方向发展。
(3 )为了更好的研究不同坡面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降雨雨强对地下水补给河
川径流的影响,选用 MODFLOW  数学模型在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利用上述试验资料,对地下径流的水面线、流速、流量及流场
验证结果表明:各种误差指标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模型可以用于本研究模拟计算。
进一步研究表明:下垫面变化主要影响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α 和各层土壤给水度 Sy;
对于试验土壤,同一水保措施同一雨强,不同坡度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随坡度增
加而减少;同一坡度同一雨强,不同处理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为覆盖>草地>裸
坡;同一措施同一坡度,不同雨强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20 o
坡度 120mm 降雨量,裸坡雨强大于 105mm/h,降雨难以补给地下水;草地雨强大
于 255mm/h,降雨难以补给地下水;秸秆覆盖雨强大于 285mm/h,降雨难以补给地
下水;150mm/h 雨强,裸坡坡度大于 15 o ,降雨难以补给地下水;草地坡度大于 35 o ,
降雨难以补给地下水;秸秆覆盖坡度大于 40 o ,降雨难以补给地下水。
(4 ) 在坡面水土保持措施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基流分析基础上,分析渭河流域
的实测资料表明,随着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程度的提 高,地下水补给河道生
态基流作用明显。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 检验、双累积曲线及数字滤波等统
计方法分析降雨、土壤湿度及河川径流实测资料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干流非汛期基
流指数与流域蓄水能力呈正相关,以 80 年代为分界线;80 年代以前随着生态植被
的破坏,非汛期基流指数持续减小;80 年代以后,随着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非汛
期基流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在降雨量先减少后增加情况下,汛期农田土壤湿度持
续增加。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蓄洪补枯效应,有利于枯水期生
态基流保障。
(5 ) 为了 进一步 研究典型水土保 持措施对流域地下水补给 生态基流 的影响,
用 采用 SWAT  模型就渭河流域森林和草地措施对流域 地下水补给河道径流 变化影响
等 进行 进一步分析 。利用流域水文、气象、土壤、土地利用等资料,构建了渭河流
域上中游 SWAT 模型,分别采用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水文站 1960-1969 和
1970-1979 年月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率定期模拟效果指标纳什系
数(NS)和相关系数的平方(r 2 )范围分别为:0.82~0.84,0.79~0.86;验证期 NS
和 r 2 范围分别为:0.70~0.76,0.74~0.79,表明模型可以用于渭河上中游流域进行模
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就丰水、平水及枯水等典型年,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现状、农地 10%、20%和 40%转化为林地或者草地四种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平水年,林家村水文断面以上流域林地面积每增加 1%,该断面可增加非汛期生态
基流 0.034m 3 /s,提高该断面生态基流近期目标保障 1.30%;魏家堡水文断面以上流
域林地面积每增加 1%,该断面可增加非汛期生态基流 0.082m 3 /s,提高该断面生态基流近期目标保障 2.06%;咸阳以上水文断面林地面积每增加 1%,该断面可增加
非汛期生态基流 0.096m 3 /s,提高该断面生态基流近期目标保障 1.81%。而平水年,
林家村、魏家堡及咸阳水文断面以上流域草地面积每增加 1%,可分别提高相应断
面非汛期生态基流近期目标保障的 1.15%,1.71%和 1.28%。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地下水;生态基流;Visual MODFLOW;SWA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056]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 红. 水土保持典型措施对地下水补给生态基流的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