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
苏明4; 张成3; 解习农3; 王振峰2; 姜涛3; 何云龙3; 张翠梅1
刊名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卷号44期号:8页码:1807
关键词深水峡谷体系 相对海平面变化 沉积物供给 构造活动 琼东南盆地
ISSN号1674-7240
英文摘要利用2D/3D 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 详细解剖了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积背景对琼东南盆地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控制. 晚中新世以来的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导致了陆坡区的沉积物易发生失稳, 从而为中央峡谷体系沉积充填提供了物源. 峡谷内部的2套沉积物: 浊流沉积体和块体搬运复合体, 分别来自西北部物源和北部物源, 不同部位沉积物供给能力的差异, 导致峡谷内部表现出不同的充填结构和样式. 11.6 Ma 时期构造变革事件为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 盆地东部形成的轴向“限制型”小型盆地可视为中央峡谷体系的雏形. 5.7 Ma 时期红河断裂带右旋走滑的活动, 将增强莺-琼盆地交界处沉积物的水动力条件, 并向浊流发生演变, 形成深水浊积水道. 南部隆起的存在对峡谷内部充填沉积物起到了“遮挡”的作用. 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所引起的强烈沉积物供给和盆地东部特殊的地貌特征, 引起了中央峡谷体系的“回春”, 大量垮塌沉积体的发育将进一步加剧峡谷的“负地形”特征. 研究表明,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不同区段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 西北部物源的供给和红河断裂带在5.7 Ma 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头部区域浊积水道的形成和发育; 西北部物源、北部陆坡的沉积物供给、构造地貌特征等, 控制了峡谷自西向东的运动, 并影响了峡谷内部的充填结构; 盆地东部11.6 Ma 时期的构造变革和长昌凹陷有限的沉积物供给能力是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主控因素.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34258]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3.中国地质大学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明,张成,解习农,等. 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14,44(8):1807.
APA 苏明.,张成.,解习农.,王振峰.,姜涛.,...&张翠梅.(2014).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44(8),1807.
MLA 苏明,et al."深水峡谷体系控制因素分析——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为例".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4.8(2014):18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