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秸秆组分分离及其高值化转化的研究
作者刘丽英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06-0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过程工程研究所
导师陈洪章
关键词秸秆 组分分离 不均一性 汽爆 梳理 离子液体 高值转化
学位专业生物化工
中文摘要秸秆的高值化转化是一世界性难题,而组分分离是高值转化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秸秆组分分离为研究重点,首先建立了玉米秸秆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清洁快速分析方法;然后对玉米秸秆的不均一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玉米秸秆的纤维束组织和杂细胞组织的分离方法;第三探讨了离子液体用于秸秆组分分离的可行性。 针对现有的秸秆组分分析方法复杂、污染成本高等缺点,以改进的秸秆化学分析方法——滤袋分析技术为化学分析依据,首次建立了我国玉米秸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和玉米秸秆六大组分(灰分、半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素、酸不溶灰分和水分)的近红外快速测定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86以上,预测误差<2.58%,可以满足我国玉米秸秆组分快速测定的需要。 针对秸秆整株利用价值低的问题,对玉米秸秆的不均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组成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皮和叶的结构致密,芯的结构比较疏松,各部分在秸秆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也不同,而且随着秸秆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从化学组成来看,皮中的纤维素含量最高(36.66%),与其它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叶中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33.86%);而木质素主要集中在皮和结,含量分别为14.23%和12.52%,两者差异显著与其它各部位也差异显著;灰分则主要集中在叶部(11.63%),与其它各部位差异显著。从细胞组成来看,皮中的杂细胞含量最少为50%,叶和芯中的杂细胞分别为60%和70%(面积比)。这种结构的不均一性导致了各部位的酶解率的不均一性,芯的酶解率最高,酶解24 h后可达88.32%,而相同条件下叶的酶解率为28.33%。不同部位的纤维特征也不一致,在皮和叶中存在与木材纤维特征相近的优质纤维。因此,有必要对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实行分步转化。 针对上述秸秆的不均一性研究结果,建立了秸秆的蒸汽爆破——机械梳理组织分离技术,实现了秸秆中优质纤维与杂细胞组织的分离。不同部位的汽爆条件不同,其中皮为1.5Mpa, 7min,梳理时的物料水分含量为30%。分离得到的纤维束组织利于制浆,浆得率可达65%,浆白度在60%以上。分离得到的杂细胞更易于发酵,采用绿色木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最高酶活可以达到194.18 FPU/g干曲。说明不同组织的利用性能不同,组织分离利于实现高值转化。 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是一种绿色溶剂,因此探讨了它对秸秆组分分离和酶解发酵的影响。研究证明,[BMIM]Cl也可通过破坏半纤维素之间的氢键溶解半纤维素,但[BMIM]Cl对大分子木质素不溶,因此可以实现木质素的分离。[BMIM]Cl能使纤维素酶不可逆失活,但经离子液体处理后的汽爆秸秆具有良好的酶解和发酵性能,酶解率可以达100%,纤维素酶酶活可达118.64 FPU/ g 干曲。利用离子液体的纤维素溶液可进行再生纤维素膜的制备,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水通量。离子液体可回收重复使用,是一种良好的纤维素溶剂,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9-13
页码17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1038]  
专题过程工程研究所_研究所(批量导入)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丽英. 秸秆组分分离及其高值化转化的研究[D]. 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