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西瓦克颗粒制备工艺、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陈丽
答辩日期2020-08-2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导师信学雷
关键词西瓦克颗粒 制备工艺 药效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有机化学
英文摘要

西瓦克方剂是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方,在维吾尔医院内使用多年,常用于肝病方面的治疗。由一枝蒿、茵陈、毛菊苣、玫瑰花、大黄、甘草六味药材组成,具有调节异常胆液质,清除异常黏液质,增强肝脏功能,通肝阻,利胆囊等效果。主治由异常胆液质和黏液质引起的肝脏病,肝脏有阻,肝硬化,肝炎等症。本方在院内使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其制备工艺中关键技术参数不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保肝作用机制函待研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该方的现代化研究与开发利用。因此,本文对西瓦克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 西瓦克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本方沿用原剂型的水提工艺,采取全方水提的方式,以总黄酮的含量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明确最佳提取工艺:提取2次,16倍量水,每次2.5小时。优化了除杂工艺,以滤布过滤代替了醇沉。以吸湿率、成型率和溶化率为考察指标,筛选了西瓦克颗粒的辅料种类、浸膏与辅料比例、润湿剂等项,确定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乳糖= 1:2,润湿剂为65%乙醇时制粒效果最佳。质量标准研究中,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西瓦克颗粒中涉及的六味药材分别进行了研究,其六味药材中除甘草有阴性干扰外,一枝蒿、茵陈、毛菊苣、玫瑰花、大黄分别与相对应的化学对照品及对照药材比对,其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行的特点,可用于西瓦克颗粒的质量控制;此外,建立了西瓦克颗粒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经方法学的考察,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RSD均<3%。以10批西瓦克颗粒含量测定数据为参考,拟定本品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10O16)量计,不得少于12.20 mg/g。2.西瓦克颗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MS)技术,通过分子量、碎片离子和保留时间等信息,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西瓦克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负电模式下共推断鉴定了4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7个黄酮类化合物、9个奎宁酸类化合物、8个鞣质类化合物及其它酚酸类化合物,初步揭示了西瓦克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了西瓦克颗粒指纹图谱,10批西瓦克颗粒色谱图相似度均≥ 0.811,表明制备工艺稳定,方法准确可靠。并结合LC-MS中指认的化学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没食子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槲皮苷、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一枝蒿酮酸5个特征化合物的含量,5个特征峰的RSD均<3%,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0.5%,表明西瓦克颗粒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良好。3. 西瓦克颗粒药理作用研究基于ABTS和DPPH的薄层生物自显影法与以维生素C为阳性药对照的定量检测均显示西瓦克颗粒对ABTS和DPPH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本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药理方面选择四氯化碳和酒精性急性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对其保肝护肝的作用进行评价。西瓦克的高、中、低剂量对两种急性肝损伤模型引发的小鼠AST、ALT的升高均有降低的作用,并进一步开展了本方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西瓦克可以通过抑制因酒精摄入导致ERK/NF-κB的激活和恢复Nrf2/HO-1的表达,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保护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该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7709]  
专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资源化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丽. 西瓦克颗粒制备工艺、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