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层中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及其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
唐领余4; 李春海2; 张小平3; 邵剑文3; 周忠泽1; 凌超豪2
刊名古生物学报
2018
卷号057期号:003页码:387
ISSN号0001-6616
英文摘要

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是被子植物花粉化石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在地史上自第三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中植物区系的一个主要成分。据初步统计,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共发现壳斗科花粉化石有6属:Cas-tanea,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alanopsis,Fagus及Quercus,后者还分出含常绿栎类Quercus5(E)和落叶栎类Quercus(D)两种类型。文中对6属中花粉形态相似的Castanen,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 3属,以及Cy-clobalanpsis和Qusrcus(E)花粉,从花粉粒形状和大小、萌发孔数量和形状、极面×赤道面的平均大小、最长极轴与最长赤道轴比以及外壁表面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数值对比和照片对照,提出鉴定要点,希望能提高壳斗科花粉化石鉴定的准确性。同时,文中还讨论中国壳斗科各属植物生长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花粉化石分布中心范围在北纬28°-20°,反映该两属生长气候要求大约是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1OOOmm;Cyclobalanopsis和Fagus花粉化石的产地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生长的地理气候条件要求是1月份气温不低于O℃,年均温在8-15℃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800mm的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Casta-nea和Quercus花粉化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分布北界达北纬36°-50°,反映该两属生长的生态幅度较Castanop-sis/Lithocarpus宽得多,基本的生长气候范围在年均温3.5-23℃,能够忍受1月份低于-10℃的寒冷,也能够经受7月份近30℃的高温考验,年均降水量约为500-1700mm。希望该研究能为提高再造第四纪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一些有说服力的气候地理条件的原始资料。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26987]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安徽大学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3.安徽师范大学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领余,李春海,张小平,等. 第四纪地层中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及其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J]. 古生物学报,2018,057(003):387.
APA 唐领余,李春海,张小平,邵剑文,周忠泽,&凌超豪.(2018).第四纪地层中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及其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古生物学报,057(003),387.
MLA 唐领余,et al."第四纪地层中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及其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古生物学报 057.003(2018):38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