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不同密度高原鼠兔取食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严红宇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西宁
导师刘伟
关键词高原鼠兔 密度 季节取食 长期取食 植物群落 个体特征
学位专业动物学
中文摘要

    2010~2012 年,在青海省果洛州大武乡矮嵩草草甸,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季节取食和长期取食条件下植物群落种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并于2012 年5 月~8 月,采用植物个体标定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取食条件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和黄芪(Astragalus lithophilus)的高度、叶片数、叶片长度及丛幅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1) 不同密度高原鼠兔的取食使植物群落种盖度之和、平均高度、地上生物现存量均小于无鼠对照。无鼠对照植物平均高度为12.46 cm,低、中、高密度栖息地,生长期取食阶段植物平均高度分别为10.54 cm、9.30 cm、6.97 cm,长期取食阶段分别为9.13 cm、10.07cm、6.37 cm,与无鼠对照相比下降明显;高密度栖息地,枯黄期取食阶段植物地上生物现存量为448.56 g/m2,明显高于长期取食阶段的363.75 g/m2。季节取食阶段,高密度栖息地植物地上生物现存量高于低、中密度;长期取食阶段,中密度栖息地植物地上生物现存量高于低、高密度。
    (2) 无鼠对照莎草科和杂类草植物地上生物量占总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17.94%、20.76%,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无鼠对照禾本科植物所占比例为59.60%,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3) 高原鼠兔在不同取食阶段对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的影响存在着差异。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植物萌发期取食阶段,禾本科植物生态优势度缓慢下降,杂类草植物生态优势度在无鼠对照最小,莎草科植物生态优势度逐渐上升;植物生长期取食阶段,中密度栖息地禾本科植物生态优势度与无鼠对照相差不大,低、中、高密度栖息地杂类草和莎草科植物生态优势度均高于无鼠对照;植物枯黄期取食阶段,禾本科植物优势度在低密度栖息地较低,在高密度栖息地较高,莎草科和杂类草植物生态优势度则在中密度栖息地较高;长期取食阶段,高密度栖息地禾本科植物生态优势度明显下降,而杂类草植物生态优势度明显上升。
    (4) 植物补偿量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野外试验低、中、高密度栖息地植物补偿量分别为-124.33 g/m2、-112.28 g/m2、-12.01 g/m2,均为负值,表现为欠补偿生长;控制试验低、中、高密度处理植物补偿量分别为-20.09 g/m2、22.41 g/m2、32.76 g/m2,中、高密度区为正值,表现为超补偿生长。高原鼠兔的取食不会引起喜食植物补偿量的增加,超补偿发生是群落物种间竞争的结果。
    (5) 无鼠对照物种丰富度为41 种,高原鼠兔取食使物种丰富度增加,低密度栖息地,长期取食阶段增加到66 种。物种多样性在高原鼠兔长期取食阶段低、高密度栖息地分别为3.5484、3.5012,高于无鼠对照,其余均低于无鼠对照,且季节取食比长期取食降低较明显。
    (6) 高密度高原鼠兔取食使垂穗披碱草高度、叶片数、叶片长度和豆科植物的高度、分蘖枝数、分蘖枝长度、丛幅及增长率明显低于无鼠对照,无鼠对照豆科植物单株开花数、死亡叶片数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6 朵、15.2 片、1.19 g,垂穗披碱草分别为0.6 朵、1.7片、0.22 g,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公开日期2013-09-1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3764]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严红宇. 不同密度高原鼠兔取食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D]. 西宁.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