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IC-AnMBR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与产气优化
作者王拓
答辩日期2020-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梅雪
关键词Ic-anmbr Ic-anmbr 高浓度有机废水 high Strength Wastewater 甲烷浓度 methane Concentration 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hibitors
学位名称工学硕士
其他题名IC-AnMBR and biogas optimization for high 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英文摘要

      厌氧工艺由于其高负荷、低成本、可回收能源的优势,成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热点。针对厌氧处理过程中高浓度有机废水易酸化和氨氮浓度高的特性,本论文以厨余垃圾渗滤液与养猪废水为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构建了IC-AnMBR 系统,重点分析了反应器的COD 去除性能和针对易酸化、高氨氮抑制因素的调控机制。根据pH、VFAs/Alk、容积产气率、膜通量和出水有机污染物组分等指标,通过耦合膜擦洗曝气和沼气曝气循环,将VFAs/alk 和容积产气率分别从1.5 和0.1 L·L-1·d-1 稳定到0.02 和1.0 L·L-1·d-1。优化了COD 稳定达标性能和去除负荷,将COD 去除率和负荷从59%和0.3 kg COD·m-3·d-1 分别提高到了97.7%和1.8 kgCOD·m-3·d-1。采用沼气循环曝气擦洗陶瓷膜,控制了滤饼层积累,实现两种废水的膜通量分别为2.1 L·m-2·h-1 和3.0 L·m-2·h-1。以ICAnMBR短流程工艺实现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稳定处理。
      本研究对一个周期的产甲烷特征进行了全过程动力学研究。研究发现甲烷平均浓度呈现增高到98.29%后降低到72.06%,再升高到85.78%的过程。在厌氧产甲烷过程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产生的CO2 能够作为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的底物,不同产甲烷路径对CO2 的生成与利用,进而引起CH4 浓度在周期内的变化。甲烷浓度受代谢途径和酸碱缓冲体系影响,VFAs 监测表明甲烷浓度与正丁酸浓
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正丁酸进一步生成的正己酸(C4~C6)对产甲烷菌产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抑制,导致甲烷浓度的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在气动搅拌工艺中,通过工艺过程动力学的合理设计,有望实现原位沼气升级。
      针对高氨氮对厌氧过程的抑制现象,根据自由氨与NADH 竞争胞内质子的机理,探究了通过质子泵抑制剂调控质子跨胞输运来缓解氨氮抑制。本文通过实验发现质子泵抑制剂的投加,使厌氧发酵过程对4000 mg·L-1 氨氮浓度有很好的耐受效果,并对氨氮浓度高于6000 mg·L-1 的氨氮抑制起到明显缓解作用。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反应器中产甲烷主要菌属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在4000 mg·L-1 氨氮下丰度最高。Prolixibacteraceae、W5 和ST-12K33 成为水解酸化的主要菌属,反应结束时Prolixibacteraceae 在低氨氮浓度下丰度大幅上升,在4000 mg·L-1 氨氮下也未受到抑制。

页码8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666]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拓. IC-AnMBR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与产气优化[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