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
李晗溪; 黄雪娜; 李世国; 战爱斌
刊名生物多样性
2019-05-15
卷号27期号:5页码:491-504
关键词生物入侵 DNA-宏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 早期监测与预警 Ⅰ型错误 Ⅱ型错误
英文摘要外来生物入侵是继生境破坏后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威胁因素,已对入侵地的生态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成为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作为水产养殖、航运和水生宠物交易大国,我国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问题尤为严重。研究表明,系统地构建并应用早期监测预警技术是防控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最有效的途径。和陆生生物相比,水生生物群落的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形体微小且在入侵初期群体规模极小、隐匿于水下、可用于物种鉴定的外部形态缺乏,使得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构建并应用早期监测和预警体系在技术层面更具挑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成为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早期监测与预警技术的首选。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技术方法;解析了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着重探讨了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I型和II型错误及其产生原因,并为避免两类错误提供了可行的优化/改进方案;最后对该方法在水生入侵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12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晗溪,黄雪娜,李世国,等.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J]. 生物多样性,2019,27(5):491-504.
APA 李晗溪,黄雪娜,李世国,&战爱斌.(2019).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生物多样性,27(5),491-504.
MLA 李晗溪,et al."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生物多样性 27.5(2019):491-5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