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京津冀地区钢铁存量核算及资源共生潜力分析
作者王明霞
答辩日期2020-09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晶茹
关键词京津冀,钢铁存量,动态物质流分析,资源共生 Beijing-tianjin-hebei, Iron And Steel Stock, Dynamic Material Flow Analysis, Resource Symbiosis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Accounting of steel stock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analysis of symbiosis potential
学位专业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英文摘要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线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协调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识别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和能源物质存量以及流量变化,对其代谢过程进行研究,了解系统的运作方式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探究如何对系统进行设计重组,实现系统中物质的高效闭环流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资源开采和废弃物排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以京津冀地区的钢铁资源为例,开展典型区域资源代谢及共生潜力研究。首先,采用动态的物质流方法,对京津冀地区钢铁资源的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京津冀地区钢铁资源共生的模型,整合区域中的生产系统、消费系统和分解系统,并进一步探究区域内资源共生潜力。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区域资源共生及管理政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
     (1)京津冀地区的钢铁存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1 年的11177 万吨迅速增加到了2017 年的41041 万吨,增加了约2.68 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47 %。钢铁存量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是经济发展。从年度变化来看,在2001 年之后,钢铁存量迅速增加,但总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年均增长率呈现降低的趋势。从消费部门来看,建筑部门占据绝对的优势,是未来废钢的主要输出部门;基础设施部门和家庭耐用品的钢铁存量占总钢铁存量的比例有所下降,而交通设备的占比则有所上升。
     (2)2001-2017 年,京津冀地区处于钢铁的高输入低输出的阶段,大量钢铁以产品的形式储存在消费部门。2001-2017 年输入并储存的钢铁存量,在2020年之后输出量逐渐增加,并在2030 年左右达到最高值,这些输出的钢铁可以成为二次资源,加工利用后回到消费部门为人类提供服务。
     (3)对京津冀地区生产系统的消费废钢需求量和消费系统废钢输出量进行产能匹配,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消费系统产生的废钢,经过合理的回收处理之后,可以完全被当地的钢铁生产系统所利用。在京津冀地区内,构建钢铁的资源共生存在可能性。
     (4)假设在京津冀地区内消费部门产生的废钢经过回收再利用,并全部回用于区域内钢铁的生产部门,则可以获得巨大的共生效益:在原材料开采阶段,到2035 年可以减少3570 万吨原矿开采量,减排2159 万吨尾矿渣排放;在钢铁生产阶段可节约406406 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减少1236 万吨的碳排放,减少2027 亿立方米的废气排放。
     (5)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京津冀地区构建钢铁资源共生体系,实现钢铁资源的闭环流动,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建议包括要合理构建生产-消费系统共生关系,完善共生路径,并配合政策引导、技术进步等相关措施进一步优化共生效益。

页码9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66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明霞. 京津冀地区钢铁存量核算及资源共生潜力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