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噻唑类化合物对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的 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
作者刘寅
答辩日期2020-08-21
文献子类博士后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强
关键词二恶英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4-thiazolidinon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芳香烃受体 噻唑烷酮 构效关系。dioxins
学位名称理学
其他题名Regulation of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Pathway by thiazole analog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mechanism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英文摘要

        二恶英类化合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可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其中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2,3,7,8-TCDD)是毒性最强的同系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在分子层面上,二恶英类污染物致毒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激活细胞内二恶英受体(芳香烃受体)以及下游的信号通路而产生。因此,通过适当调节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的应激反应有助于阻断其致毒效应。本研究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合成一个包含285种化合物的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库。通过化学生物学方法筛选得到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的激动剂/拮抗剂。通过经典生物学实验和计算模拟两种手段验证得出该新型激动剂/拮抗剂是通过与芳香烃受体的直接吸附结合并调节下游相关信号通路。药效团模拟得出筛选所得4-噻唑烷酮类激动剂和拮抗剂具有特定的构效关系。该研究为优化开发结构新型的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调节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页码5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61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寅. 噻唑类化合物对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的 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