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自动化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毕业生  > 博士学位论文
题名基于多组学数据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研究
作者李昂
答辩日期2020-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导师刘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纹状体 精准诊疗 多巴胺 多基因风险
学位名称工学博士
学位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英文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高异质性和高致残性的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征是具有偏执的妄想和幻觉,以及注意、记忆和执行控制 等认知功能缺陷。精神分裂症的全球患病率约为 1%,给众多患者及家庭造成巨 大的精神痛苦和生活压力,给社会及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几十年,精神 分裂症等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预期寿命也没有得到显 著提升。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综合征定义太过宽泛并且其评估依赖医生的主观经 验,缺乏精准、有效和具有生物学意义的诊疗指标和治疗靶点是造成这种僵局的 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能够对经典疾病诊断框架有所突破,能 够在更深层次的机理上理解精神疾病病理,特别是能在个体层次、可量化的生物 标记有新的发现。已有研究发现及假说提示,纹状体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病 理性脑区,其功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病理性改变;同时众多临床案例也表 明,作为针对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药理都不同程度地 依赖于针对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 D2 受体的拮抗机制。基于以上证据,我们合理 地推测:发现纹状体功能的有效异常表征,很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到精神分裂症精 准诊疗生物标记的钥匙。为此,我们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数 据库,从多水平多组学的角度系统探索了精神分裂症纹状体功能异常的影像学 表征,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神经影像学标记 — 纹状体功能损伤 (functional striatal abnormalities,FSA),可能是精神疾病精准诊疗的有效生物标记之一。本文从患 者纹状体的功能特征、FSA 的发现及诊疗模型构建、基于 FSA 的疾病分层、FSA 的跨诊断意义、FSA 的生物学意义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我们所发现的这一全新的、 个体化的、可泛化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相关研究结果,并 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在临床个体化诊断治疗及研究精神疾病病理方面的潜在重 要意义。因此,本文的五个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

1. 全面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功能的病理性特征

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精神分裂症神经影像数据,提取纹状体区域功能特征,揭示纹状体功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跨中心稳定的影像学表征。通过纹状体脑 区的比例低频振幅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fALFF)、局 部一致性 (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 和纹状体内部功能连接(intra-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纹状体到全脑功能连接 (extra-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我们从多层次系统研究了纹状体局部信号,纹状体系统内部环路 和纹状体到全脑环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病理性改变。

2. 提出 FSA(functional striatal abnormalities,纹状体功能损伤)的概念及构建诊疗预测模型

利用以上所提取的高维度、多层次的纹状体功能特征数据,我们创新性地提 出了纹状体功能损伤 FSA 的概念,试图在组间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机 器学习技术,对精神分类症患者的纹状体功能损伤做出定量化评估,以在个体层 次衡量纹状体功能相对健康状态到严重病理性损伤之间的程度(FSA 分数)。在 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诊疗模型,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严格的跨中心交叉 验证,结果发现 FSA 分数可以较准确地在不同独立影像中心区分健康对照和精 神分类症患者,并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短期治疗效果显著相关。同时,我们还发现 了 FSA 分数对抗精神病药物预后的预测能力,以及与药物的 Meltzer 比例(五羟 色胺 5-HT2A 与多巴胺 D2 的亲和力之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3. 基于 FSA 的疾病亚型分析

在发现及验证了 FSA 对于精神分裂症分类及预后的效应后,我们继续进行 了拓展研究,发现纹状体功能损伤在不同独立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均存在 显著增加的个体差异。基于这一差异,我们尝试将患者分成不同的疾病亚型,揭 示了不同亚型存在显著的临床特性、大脑形态学的差异。进而我们验证了这种新 的影像学标记不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状态及功能核磁共振头动状态等指标敏 感。这些结果表明 FSA 可能作为一种稳定的、个体化的生物标记对精神分类症 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层。

4. 探索 FSA 在精神疾病跨诊断方面的意义 

在前三个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基于多中心的不同精神疾病神经影像数据集 ,进一步研究了纹状体功能损伤是否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多动症及强迫 症患者中存在跨诊断病理学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四个独立影像中心同时包含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 障碍患者及健康对照的数据,我们发现了该纹状体功能损伤与双相情感障碍显 著相关,而且这种效应量显著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我们并未在抑郁症 、多动症及强迫症患者中观测到精神分裂症维度显著的纹状体功能损伤。该结 果提示纹状体损伤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疾病跨诊断的生物标记。

5.理解FSA背后的生物学意义

在发现并多方面验证了 FSA 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有效的生物标记之后,我们 进而结合多组学的数据试图对这种纹状体功能损伤对应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一定 的机制探讨。主要的技术手段是结合正电子发射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和艾伦人脑转录组图谱 (Allen Human Brain Atlas)数据开展相应的分析。通过结合以上多组学数据以及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 析,我们发现 FSA 与纹状体局部功能损伤模式在空间模式上具有稳定的相关 性;同时,我们还发现纹状体局部功能损伤模式与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表达 模式、以及多巴胺系统分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对应关系,尤其是多巴胺 D2 受体和多巴胺综合合成物。通过跨模态空间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我们找出了 一系列与纹状体功能异常显著相关的基因通路。这些结果可以为我们理解精神 分裂症纹状体功能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提供重要帮助。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人工智能其他学科
页码121
资助项目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2011CB70780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a.ac.cn/handle/173211/40385]  
专题毕业生_博士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昂.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研究[D].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