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与古油藏的成因联系:有机岩相学证据
顾雪祥;  章永梅;  吴程赟;  彭义伟;  李葆华;  付绍洪;  夏勇;  董树义
刊名地学前缘
2013
卷号20期号:1页码:92-106
关键词岩相学 有机质 焦沥青 卡林型金矿床 古油藏 黔西南
英文摘要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有机质,一种为具较低反射率的原地藻类体,散布于金矿石和沉积围岩中,多呈层纹状或条带状平行于层理面产出;另一种为热解沥青/焦沥青,多呈微细粒状产于蚀变及矿化岩石中,尤其是高品位矿石中,与主阶段似碧玉状石英、含砷黄铁矿、毒砂紧密共生或伴生,或呈分散的粒状被主阶段和晚阶段的石英、方解石、雄黄等热液矿物包裹。沥青以含较高的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As(4.90%~7.88%)和S(大多为7.48%~15.24%)区别于原地有机质(不含As,S含量2.72%~7.18%)。金矿石热液矿物中常见气相CH4、气液两相CH4-H2O等烃类流体包裹体。古油藏沥青多见于二叠系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溶洞、孔隙、裂缝等开放空间中,或单独产出,或与热液方解石伴生,沥青多呈镶嵌结构,显示出高热演化程度的特点。岩相学证据显示,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油水不混溶的盆地流体,金与烃类有机质一起活化、迁移,并通过不同的沉淀和捕获机制成矿、成藏。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1135]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顾雪祥;章永梅;吴程赟;彭义伟;李葆华;付绍洪;夏勇;董树义.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与古油藏的成因联系:有机岩相学证据[J]. 地学前缘,2013,20(1):92-106.
APA 顾雪祥;章永梅;吴程赟;彭义伟;李葆华;付绍洪;夏勇;董树义.(2013).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与古油藏的成因联系:有机岩相学证据.地学前缘,20(1),92-106.
MLA 顾雪祥;章永梅;吴程赟;彭义伟;李葆华;付绍洪;夏勇;董树义."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与古油藏的成因联系:有机岩相学证据".地学前缘 20.1(2013):92-1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