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作者李玥漪
答辩日期2020-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陈祉妍, 黄峥
关键词流动儿童 领悟社会支持 内疚感 亲社会行为 道德提升感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Effect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prosocial behaviors in migrant childre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
英文摘要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促使大批量流动儿童出现,他们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要面临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如何促使他们完成适应、健康成长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而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是一种与社会适应相关的行为倾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序列设计法,采用一个预研究和一个正式研究。预研究选取21 名11-14 岁流动儿童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流动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帮助其克服困难的保护性因素。结果发现,流动儿童遇到的困难集中在学业、人际交往、家庭关系、身体健康及其他方面。成就动机、调整学习方法、对父母老师的内疚感,以及来自的朋友、老师和同学的外部支持是帮助他们在困难中坚持下来的保护性因素。正式研究为问卷调查,检验扎根研究建构的理论框架,以376 名流动儿童为被试,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和内疚感对其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年级、是否班干部和父母婚姻状况上存在差异,其中女生利他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男生(t=-2.12,p<0.05);依从亲社会行为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2.31,p<0.05),四年级在该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二年级,五、六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年级;除公开的亲社会行为(p>0.05)以外,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在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班干部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匿名的亲社会行为在父母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2.84,p<0.05),父母婚姻正常、重新组建家庭或离婚者在该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分居者。另外,领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部分通过内疚感实现,并且受到道德提升感的调节;道德提升感同时调节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内疚感和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即领悟社会支持、道德提升感、内疚感和亲社会行为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道德提升感调节了该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本研究结果表明,当流动儿童观察到或想到善举时,将会产生感动、触动的情绪,对外部群体产生善意性感知,进而提升其人际信任,相信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外部群体会提供支持与帮助,因而采用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等方式让这些支持力量放心;当学业成绩不佳或偷懒时,会进行上行比较,若发现自身的付出没有别人对自己付出得多,辜负了周围群体对自己的支持和信任,即产生内疚感,因而通过努力提升学业成绩、坚持努力等方式来弥补。

语种中文
页码6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3908]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玥漪. 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