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山区人口密度修正--以岷江上游为例
刘颖4; 邓伟4; 宋雪茜4; 周俊4
刊名地理科学
2015
卷号35期号:4页码:464-470
关键词山区 人口密度 地形起伏度 海拔高度 岷江上游
ISSN号1000-0690
其他题名Population Density Correction Method in Mountain Areas Based on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A Case Study in the Upper Minjiang River Basin
英文摘要山区人口承载能力评价是山区国土空间管理的基础之一,而准确的人口密度数据是正确评价人口承载能力的基础。传统的人口密度算法并未考虑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不能客观反映山区人口聚集程度。引入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因子,选择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首先运用GIS技术提取地形起伏度,再运用SPSS软件对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县域不同地形起伏度与海拔人居适宜标准,剔除阈值以外不适宜人口聚居的面积,对人口密度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①岷江上游人口分布受地形起伏度的影响显著,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为0.89,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与松潘县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分别为:0.841、0.773、0.643、0.696和0.730;②应用地形起伏度对岷江上游人口密度修正,为真实反映山区人口密度提供了新的考量依据,剔除了人口密度空间噪音,5县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适宜标准分别为:汶川3.2°和3693 m,茂县4°和4033 m,理县4.3°和3790 m,黑水4.4°和3853 m、松潘4.2°和3966 m;地形起伏度高值区面积越大,修正前后的人口密度偏差越大,地形起伏度较大的理县和黑水县修正后的人口密度分别提高了7.8倍和5.6倍;地形起伏度较低的汶川县与茂县修正后人口密度仅分别提高2.3倍与2.4倍;③岷江上游人口潜在压力大,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汶川和茂县采取重点集约发展战略,理县和黑水县采取适度开发战略,松潘县应采取恢复与保护生态策略。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41391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49911]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颖,邓伟,宋雪茜,等.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山区人口密度修正--以岷江上游为例[J]. 地理科学,2015,35(4):464-470.
APA 刘颖,邓伟,宋雪茜,&周俊.(2015).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山区人口密度修正--以岷江上游为例.地理科学,35(4),464-470.
MLA 刘颖,et al."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山区人口密度修正--以岷江上游为例".地理科学 35.4(2015):464-47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