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的随机性
严华; 郭晓军; 葛永刚; 詹美强; 杜宇琛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2020-12
卷号19期号:6页码:85-97
关键词泥石流 崩滑堆积体 土体失稳 侧蚀 随机性
ISSN号1004-4574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研究文章
英文摘要

山区小流域沟岸的崩滑堆积体是泥石流形成和补给的重要物质来源,且在震后,随着时间的
推移,这种补给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研究沟岸堆积体在径流作用下的侧蚀破坏过程和规律,利用
室内水槽,开展了不同上游来流流量、底床坡度以及细颗粒含量的侧蚀破坏过程研究,重点对实验中
堆积体侧蚀破坏的现象、过程和其中的随机性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中,
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过程主要包括坡脚侵蚀阶段和失稳崩滑阶段,坡脚侵蚀阶段连续而稳定,动力
条件主要为水力侵蚀;失稳崩滑阶段的主要动力为重力侵蚀,土体失稳活动在该阶段表现为间歇性
和涨落性;土体失稳间歇时间和规模都可以视作随机序列,且失稳间歇时间服从Poisson分布,失稳
规模服从Pareto分布。不同实验条件对土体失稳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失稳间歇时间间隔即失稳
频率的改变,土体失稳频率随着底床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坡度(3°)条件下,土体失稳频率
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底床坡度的增大(7°),失稳频率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多先增大
后减小;在底床坡度较大时(11°),失稳频率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多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的
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88498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4983]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葛永刚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严华,郭晓军,葛永刚,等. 泥石流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的随机性[J]. 自然灾害学报,2020,19(6):85-97.
APA 严华,郭晓军,葛永刚,詹美强,&杜宇琛.(2020).泥石流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的随机性.自然灾害学报,19(6),85-97.
MLA 严华,et al."泥石流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的随机性".自然灾害学报 19.6(2020):85-9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