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暖河谷土壤细沟可蚀性垂直地带性差异
周涛1,6; 苏正安6; 何周窈2,6; 张小波3; 杨鸿琨4,6; 王俊杰1,6; 王晓艺5,6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卷号34期号:2页码:56-63
关键词细沟可蚀性 垂直地带性 细沟侵蚀 水文条件 土地利用
ISSN号1009-2242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0.02.009
其他题名Variation in the Vertical Zonality of Rill Erodibility in Southwest Dry-warm Valley of China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为探究以干暖河谷为基带的西南山地土壤细沟可蚀性垂直地带性差异,选择该区不同垂直带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林草地和耕地)下不同土壤类型(红壤、黄壤、棕壤和暗棕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 V ”形细沟模拟装置,分别进行6种流量(150,300,450,600,750,900ml/min )和3种水文状态(排水状态、饱和状态和渗流状态)的模拟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颗粒组成无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林草地的砂粒含量偏高,各土壤的颗粒含量差异在9%以内,所有土壤均为粉质壤土,但有机质差异较大,且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2)土壤的细沟可蚀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林草地土壤可蚀性Kr值逐渐减小,相比于红壤,暗棕壤的Kr值减小幅度平均为 47.74% ,耕地土壤中黄壤略大于红壤,可能与人为活动强度和土壤熟化程度有关;(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林草地土壤 Kr值显著大于耕地土壤 Kr值,平均增幅为22.63% ,这可能与有机质促进土壤抗侵蚀性能的提高有关;(4)不同近地表水文状态下,土壤的细沟可蚀性表现为渗流状态>饱和状态>排水状态,表明随着近地表水文状态变化,尤其是垂直水力梯度的增加会显著导致土壤的细沟可蚀性增大;试验还发现,土壤的临界剪切力仅在不同的水文状态下具有渗流状态>饱和状态>排水状态的规律性,而在不同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708937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4717]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通讯作者苏正安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3.成都市水务技术服务中心
4.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5.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6.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涛,苏正安,何周窈,等. 西南干暖河谷土壤细沟可蚀性垂直地带性差异[J].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2):56-63.
APA 周涛.,苏正安.,何周窈.,张小波.,杨鸿琨.,...&王晓艺.(2020).西南干暖河谷土壤细沟可蚀性垂直地带性差异.水土保持学报,34(2),56-63.
MLA 周涛,et al."西南干暖河谷土壤细沟可蚀性垂直地带性差异".水土保持学报 34.2(2020):56-6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