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山区河流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研究—以龙川江为例
作者杨佳
答辩日期2019-07-01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成都
导师范建容 ; 聂勇
关键词悬移质泥沙 遥感反演 龙川江
其他题名Retrieval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tent using remote sensing in mountainous area: a case study in Longchuan river
学位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摘要悬移质泥沙是内陆水体的重要指标之一,泥沙含量变化对河道演变、河流地貌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时,悬移质泥沙也是污染物的运输载体,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安全。精确掌握水体悬移质泥沙含量及其时空变化,对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传统上,悬移质泥沙测量依赖于野外站点样品实测,这种方法在点位尺度可以精确测量泥沙含量,但难以反映河流泥沙的空间差异性。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大、成本低、周期性强等特征,也被用于水体泥沙的研究,已有研究基于遥感数据构建了很多不同的悬移质泥沙反演模型,不同模型结果差异很大,特别在山区反演的结果误差较大,制约了遥感方法的推广和应用。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为提升泥沙反演精度提供了新的机遇。云南北部的龙川江为金沙江一级支流,泥沙含量高,本研究选择龙川江下游河段为研究案例区,基于Landsat8-OLI、Sentinel2-MSI数据、野外实测高光谱数据、卫星过境同步实测悬移质泥沙含量,分析了卫星遥感反演理论基础,评价了多种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模型精度,筛选出最优的反演模型,基于多时段遥感数据,揭示研究区河流悬移质泥沙的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悬移质泥沙含量水体的光谱特征差异明显,确定了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的敏感波段。研究使用SVC HR-1024光谱仪采集了河流水面不同泥沙含量水面光谱数据,建立了典型的泥沙光谱库。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悬移质泥沙含量的增加,水体反射率不断升高,反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在710nm和810nm处出现两个波峰,在407nm和746nm处呈现两个波谷;在400-900nm波长段,悬移质泥沙含量和水体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然后趋于平稳的态势,在410nm处相关系数最低,在578nm处的相关系数最高。(2)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模型对比结果显示:波段组合参数模型优于单波段模型,幂函数模型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最高,基于Sentinel2-MSI数据的反演精度高于Landsat8-OLI的结果,确定了研究区汛期和非汛期Landsat8-OLI和Sentinel2-MSI遥感反演的最优模型。(3)研究区悬移质泥沙含量的时空变化显著,悬移质泥沙含量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基于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内的悬移质泥沙含量数据。基于Landsat8-OLI遥感数据的反演结果显示:2014-2018年,非汛期悬移质泥沙含量主要在25mg/L~50mg/L之间,比较稳定,汛期悬移质泥沙含量在600mg/L~800mg/L之间浮,略微呈现下降趋势;基于Sentinel2-MSI数据的反演结果显示:2016-2018年,龙川江悬移质泥沙含量年内变化较为明显,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变化较小,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含沙量剧增,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含量骤减。
语种中文
页码9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3950]  
专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佳. 山区河流悬移质泥沙含量遥感反演研究—以龙川江为例[D]. 成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