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周亮2; 周成虎2; 杨帆1; 王波3; 孙东琪2
刊名地理学报
2017
卷号72.0期号:011页码:2079
关键词PM2.5 大气污染 空间演化 地理探测器 中国
ISSN号0375-5444
英文摘要高浓度PM_(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识别PM_(2.5)浓度的空间异质性与驱动因素对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意义重大。研究采用2000-2011年NASA大气遥感影像反演的PM_(2.5)数据,结合地统计、地理探测器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2000-2011年PM_(2.5)浓度时空演化格局特征与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1年中国PM_(2.5)污染平均浓度一直保持在22.47~28.26μg/m3区间,总体呈现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演化态势,2006年是PM_(2.5)浓度值变化的拐点(峰值)。(2)空间上PM_(2.5)浓度整体呈现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趋势,污染浓度高值区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三角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大区域,其中京津冀地区污染最为严重。(3)污染浓度重心研究表明PM_(2.5)重心总体呈现快速东移趋势,污染高值区持续向东移动,低值区向西移动,两者重心背向而行,表明东部雾霾污染程度在进一步加剧。(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PM_(2.5)年均浓度呈现强烈的局部空间正自相关特性,PM_(2.5)"高—高"集聚区连片分布在黄淮海平原、汾渭盆地、四川盆地及江汉平原地区,PM_(2.5)"低—低"集聚区分布在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黑龙江、青藏高原、以及台湾、海南与福建等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区。(5)地理探测分析表明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对PM_(2.5)浓度空间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口密度、汽车数量、工业烟尘、秸秆燃烧等因子是中国PM_(2.5)浓度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524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香港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亮,周成虎,杨帆,等. 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J]. 地理学报,2017,72.0(011):2079.
APA 周亮,周成虎,杨帆,王波,&孙东琪.(2017).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地理学报,72.0(011),2079.
MLA 周亮,et al."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地理学报 72.0.011(2017):207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