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磁滞剩磁(ARM)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段宗奇1; 高星2; 刘青松1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卷号27.0期号:005页码:1929
关键词非磁滞剩磁 相对古强度 环境磁学
ISSN号1004-2903
英文摘要非磁滞剩磁(ARM)是实验室中人为产生的剩磁之一,其获得过程是在一个幅度逐渐降低的交变场中,同时叠加上一个很小的直流场所获得的剩磁.非磁滞剩磁作为岩石磁学重要的剩磁参数之一,已广泛地应用于古气候环境演化及古磁场相对强度变化的研究中.同其他岩石磁学参数相似,非磁滞剩磁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正确认识非磁滞剩磁的性质对于解决复杂的地学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从物理基础出发,系统地论述了非磁滞剩磁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颗粒的粒径、磁相互作用、交变退磁场幅值的衰减率等),并对比了其与热剩磁(TRM)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介绍了非磁滞剩磁在相对古强度和海陆古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380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段宗奇,高星,刘青松. 非磁滞剩磁(ARM)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0(005):1929.
APA 段宗奇,高星,&刘青松.(2012).非磁滞剩磁(ARM)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27.0(005),1929.
MLA 段宗奇,et al."非磁滞剩磁(ARM)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 27.0.005(2012):192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