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与舍饲对彭波半细毛羊瘤胃细菌群落的生物学信息影响
田发益1; 武俊喜2
刊名畜牧兽医学报
2019
卷号50期号:11页码:2252
ISSN号0366-6964
英文摘要旨在通过不同蛋白质、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和纤维素含量对瘤胃微环境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阐明瘤胃优势菌群结构的消长情况,清晰地了解瘤胃微生物对养分的依赖程度,以期为西藏传统放牧补饲及规模化养殖营养配比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选用年龄2岁左右,体重相近((23.77±2.34)kg)的健康彭波半细毛母羊20只,放牧组及舍饲组各10只(每组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采用凯氏定氮法、范氏(van soest)法和差值法分别测定放牧组可饲用牧草混合样、舍饲组饲草的粗蛋白、纤维素、NFC含量。饲养半年后,抽取瘤胃液,提取总DNA,构建重组标准质粒对瘤胃细菌进行绝对荧光定量(qRT-PCR)研究。结果:1)在门水平上,发现优势菌群集中在拟杆菌门,其在放牧组的丰度((49.52±6.07)%)比舍饲组((55.52±12.18)%)低6.00%,但差异不显著(P> 0.05);放牧组厚壁菌门的丰度((43.28±4.59)%)比舍饲组((36.68±9.78)%)高6.60%, 两组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螺旋体门的丰度((1.99±1.75)%)比舍饲组((0.76±0.59)%)高1.23%,两组差异显著(P<0.05)。2)通过PLS-DA和LEfSe分析发现,两组间均差异显著的主要细菌有:纤维素或其代谢产物主要依赖菌(放牧组)为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粪球菌属(Copr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毛螺旋菌科下一属(Shuttleworthia)、类普雷沃氏菌科下一属(CF231)、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类普雷沃氏菌科下一属(YRC22)、毛螺菌属(Lachnospira)、毛螺菌科下一属(Moryella);高蛋白和NFC或其代谢产物主要依赖菌(舍饲组)为脱硫叶菌属(Desul fobulbus)、奇异菌属(Atopobium)、韦荣球菌科下一属(p-75-a5)、普氏菌属(Prevotella)、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结果说明,合理蛋白质能量水平的饲料,不仅利于蛋白、淀粉依赖菌的增殖,也有利于主要纤维降解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协同纤维降解菌(普氏菌属(Prevotella))的增殖。同时,舍饲组中纤维素分解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整体丰度值出现显著下降。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3489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藏农牧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田发益,武俊喜. 放牧与舍饲对彭波半细毛羊瘤胃细菌群落的生物学信息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2019,50(11):2252.
APA 田发益,&武俊喜.(2019).放牧与舍饲对彭波半细毛羊瘤胃细菌群落的生物学信息影响.畜牧兽医学报,50(11),2252.
MLA 田发益,et al."放牧与舍饲对彭波半细毛羊瘤胃细菌群落的生物学信息影响".畜牧兽医学报 50.11(2019):225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