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平原玉米地涡度相关臭氧通量日变化特征
朱治林2; 孙晓敏2; 董云社2; 赵风华2; Meixner Franz X1
刊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卷号44期号:2页码:292
ISSN号1674-7240
英文摘要近地面高浓度臭氧(O_3)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等都有副作用.基于O_3通量(特别是植物气孔吸收)的评价指标被认为比基于O_3浓度的指标能更好地反应O_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农田生态系统(玉米地)O_3通量的观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该地区夏玉米地上O_3浓度、沉积速度(V_d)和臭氧通量(F_o)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2011年8月9日至9月28日),30min平均O_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最低值(16.5nLL~(-1))和最高值(60.1 nL L~(-1))的出现时间分别为6:30和16:00左右.白天(6:00~18:00)和夜间(18:00~6:00,下同)的O_3浓度分别为(39.8±23.1)和(20.7±14.1) nLL~(-1)(平均值±标准差),瞬时O_3浓度最大值为97.5 nL L~(-1). O_3浓度受太阳辐射和温度影响比较明显. (2)无论白天还是夜间,近地层O_3都是向下运动的. V_d 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夜间小而平稳、上午快速上升、中午前后大而平稳以及下午快速下降的过程. 白天和夜间的V_d 平均值分别为0.29和0.09 cm s~(-1),最大值为0.81 cm s~(-1). 白天V_d 的大小受作物生长期的影响,而V_d 的日变化受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3) O_3通量的日变化受O_3浓度和V_d的共同影响,白天和夜间的平均O_3通量(F_o)分别为-317.7和-70.2 ng m~(-2) s~(-1). F_o 与CO_2通量(F_c)和潜热通量(LE)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通过比较白天和晚上V_d 的差别,可以判断白天的气孔吸收是玉米地上大气O_3主要的汇.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732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stry, Biogeochemistry Department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治林,孙晓敏,董云社,等. 鲁西北平原玉米地涡度相关臭氧通量日变化特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2):292.
APA 朱治林,孙晓敏,董云社,赵风华,&Meixner Franz X.(2014).鲁西北平原玉米地涡度相关臭氧通量日变化特征.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4(2),292.
MLA 朱治林,et al."鲁西北平原玉米地涡度相关臭氧通量日变化特征".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4.2(2014):29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