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分析
朱军涛; 于静洁; 王平; 王志勇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1
卷号035期号:005页码:480
ISSN号1005-264X
英文摘要为了科学地评价平11预测生态输水对额济纳荒漠绿洲天然植被的影响,亟需掌握额济纳荒漠绿洲的植物群落类型,建专植被一环境囚子的响应关系。该研究对额济纳荒漠绿洲的植物群落展丌调查,获取植物群落特征、分布状况及地下水环境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对群落进行分类,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无偏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对群落进行排序,得出额济纳荒漠绿洲土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地下水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芦苇+杂类草(Ass. Phragmites australis + herbs)、胡杨-红柳+杂类草(Ass.Populus euphratica-Tamarix ramosissima + herbs)、沙枣-红柳+杂类草(Ass. Elaeagnus angustifolia-Tamarix ramosissima + herbs)、红柳-杂类草(Ass.Tamarix ramosissima—herbs)、花花柴-白剌+沙蒿+沙拐枣(Ass.Karelinia caspica-Nitraria tangutorum+Artemisia sp.+Calligonum sp.)、麻黄-红砂+白刺+骆驼刺(Ephedra przewalskii-Reaumuria soongorica + Nitraria tangutorum +Alhagi sparsifolia)等6个主要植物群丛;(2)对于额济纳荒漠绿洲这‘‘特定的研究区域,制约群落类型、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地下水因子为地下水埋深;(3)对群落产牛显著影响的地下水环境因子主要有地下水埋深、pH、盐分、矿化度、电导率、HCO,等6个变量。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突出反映了群落所存环境的地下水埋深,沿第1轴从右到左,地下水埋深逐渐增人,群落的盐分及矿化度亦旱明显的增加趋势,群丛依次从类型I到VI逐渐演变。额济纳三角洲作为干旱区的荒漠绿洲,有着明显的特点:植物群落组成的生物多样性趋丁贫乏化和单一化,生态结构简单,植被稀疏,种类争,群落覆盖度较低,群落格局分异明显。地下水埋深变化是群落物种及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25995]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军涛,于静洁,王平,等. 额济纳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2011,035(005):480.
APA 朱军涛,于静洁,王平,&王志勇.(2011).额济纳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分析.植物生态学报,035(005),480.
MLA 朱军涛,et al."额济纳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分析".植物生态学报 035.005(2011):48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