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砷中毒病区水砷形态变化特征
韦炳干1; 孔畅1; 虞江萍1; 杨林生1; 李海蓉1; 夏雅娟2; 武克恭2
刊名环境化学
2017
卷号36期号:10页码:2214
ISSN号0254-6108
英文摘要水源水经水管传输后,其砷形态的含量及其百分比变化特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内蒙古某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为研究区,分析饮用的水源水日际和日内总无机砷含量(iAs) 、以及水源水传输到用户端的末梢水和储存水的无机砷形态含量(iAs~Ⅲ、iAs~Ⅴ).结果发现,水源水iAs~Ⅲ、iAs~Ⅴ和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19、 64.58、96.77 μg·L~(-1),末梢水iAs~Ⅲ、iAs~Ⅴ和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11、63.09、163.21 μg·L~(-1),而储存水iAs~Ⅲ、 iAs~Ⅴ和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2、126.41、141.12 μg·L~(-1).水源水的iAs~Ⅴ和iAs含量日内具有明显的变化, iAs含量在日际间无明显的差异,而iAs~Ⅲ和iAs~Ⅴ含量在日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此外,水源水、末梢水和储存水的iAs~Ⅲ占总无机砷的比例分别为33.26%、61.33%和10.43%,而iAs~Ⅴ占总无机砷的比例分别为66.74%、38.67%和89.57%.该结果表明,饮水砷形态的转化可能受到水与空气接触时间、气温、气压和水温等因素的影响,且水源水在水管传输过程中可能导致末梢水和储存水的iAs含量增加.因此,饮水砷的暴露评估应关注不同形态的砷暴露以及饮水类型的砷暴露.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88566]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韦炳干,孔畅,虞江萍,等. 饮水砷中毒病区水砷形态变化特征[J]. 环境化学,2017,36(10):2214.
APA 韦炳干.,孔畅.,虞江萍.,杨林生.,李海蓉.,...&武克恭.(2017).饮水砷中毒病区水砷形态变化特征.环境化学,36(10),2214.
MLA 韦炳干,et al."饮水砷中毒病区水砷形态变化特征".环境化学 36.10(2017):22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