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孙宗耀1; 孙希华1; 徐新良2; 黄宁钰3; 吴晨3; 乔治3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8
卷号027期号:007页码:1313
ISSN号1674-5906
英文摘要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造成下垫面属性变化,直接引发区域热环境变化。采用2004—2006年、2014—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合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角度定量计算地级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季节、昼夜条件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CI),归纳不同城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的角色特征,度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和地级市热环境贡献度强度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在白天和夜晚作为城市群热环境源汇角色不同,根据贡献度指数的昼夜差异可分为昼夜热源型城市(CI>0)、昼汇夜源型城市(白天CI>0,夜间CI<0)和昼夜热汇型城市(CI<0);(2)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绝对值增大,对城市群热环境的源汇作用强度增加;(3)耕地和林地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最主要的源汇景观。在春、秋、冬季夜间,耕地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由源转为汇。(4)城市受内部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贡献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如林地在春、夏、秋季夜间对不同城市热环境分别表现为源汇景观。区别源汇景观的依据在于判定其是否能够降低区域热环境,因此源汇景观在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上可能会发生角色转变。研究结果对于基于植被分区的城市设计所进行的热环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87325]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天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宗耀,孙希华,徐新良,等. 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2018,027(007):1313.
APA 孙宗耀,孙希华,徐新良,黄宁钰,吴晨,&乔治.(2018).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生态环境学报,027(007),1313.
MLA 孙宗耀,et al."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生态环境学报 027.007(2018):13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