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题名表面张力驱动流与贮箱流体行为研究
作者陈上通
答辩日期2021-05-17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康琦
关键词表面张力驱动流动 板式贮箱 VOF法 落塔实验 微重力
其他题名Study on capillary driven flow and liquid behaviour in tanks
学位专业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英文摘要

微重力状态下,重力的影响基本消失,液体的内聚力、表面张力等在地面时影响较小的次级力此时发挥了主要作用,所以处于微重力水平中的液体形貌特征和流动行为与地面上的液体行为迥异。贮箱在航天器的轨道维持和姿态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贮箱提供的推进剂若夹气,对轨道控制危害极大;排空率不高,将会缩短卫星寿命。航天器在变轨、制动以及交会对接过程中,液态推进剂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晃动,因此造成的晃动力和晃动力矩可能对整星的系统动力学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微重力环境下贮箱内的流体行为,包括液体推进剂的重定位过程、表面张力驱动流动、液体晃动及气液分离等。配合空间站首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之一——“空间流体储存、输运及界面行为研究”,本文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探究三个方面开展了表面张力驱动流动和贮箱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流动机理和流动行为特征,总结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主要的工作内容有:

推导出了微重力环境下椭圆管内表面张力驱动流动爬升高度的二阶微分方程,通过落塔实验和基于有限体积(VOF)方法的数值模拟进行验证,为贮箱集液管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并对该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得到了无量纲方程,可为研究模型的缩比提供理论依据。对椭圆管内表面张力驱动流动的机理做了深入的分析。在低Oh数情况下,流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液体爬升高度分别与t2tt1/2成正比。在高Oh数的情况下,流动只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液体爬升高度依然与t2成正比;在第二阶段,当流动距离足够远,可以忽略h0时,依然可以认为爬升高度与t1/2成正比。

推导出了微重力环境下同心圆管间表面张力驱动流动爬升高度的二阶微分方程,通过落塔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为贮箱蓄液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对其流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高Oh数情况或者低Oh数低Re数下,流动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当低Oh数高Re数时,流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爬升高度分别与t2tt1/2成正比。引入运动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具有轴向恒定运动速度圆管内的流动方程,基于此方程可以精确预测运动圆管内液体流动距离和形位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推导出了微重力环境下成一定夹角的两块平板间表面张力驱动流动爬升高度的二阶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并对其流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流动过程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爬升高度分别与t2tt1/2成正比。该研究可为贮箱导流板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上述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了板式贮箱参数设计优化方法,通过对不同宽度的导流板、不同尺寸的间隙的贮箱模型进行落塔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它们的性能展开了对比和验证,发现流动速度并不随着间隙单调变化,合理选择间隙尺寸有利于提高液体流动速度;流动速度也并不随着导流板宽度单调变化,合理选择导流板宽度有利于取得最优的传输效率。同时,对防晃板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86561]  
专题力学研究所_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上通. 表面张力驱动流与贮箱流体行为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